首页 理论教育 读《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条目展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读《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条目展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有机会读到美国出版的《大美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文学”“中国戏剧”等条目的英文原著。条目又说,中国戏剧缺少西方剧本所据为准则的那种“平衡”。《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条目中对于中国戏剧发展史的描述,真称得起是荒谬之作。孰不知真要引进像《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这样内容的条目,那将贻笑千古。

读《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条目展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最近有机会读到美国出版的《大美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文学”“中国戏剧”等条目的英文原著(此书国内现有,并不难得)。发现其中似是而非者有之,以讹传讹者有之,而荒诞不经以至于荒谬绝伦,令人不堪卒读者竟不下数十处。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感到实在有站出来说几句的必要。这里姑举“中国戏剧”一条中之最显著谬误者数处加以驳辩,以概其余。

在这个条目一开头,就说到“中国戏剧”以“唱”为主,并且“唱”“做”并重,这本不错。但其结论却是,中国戏曲最缺少的是“动”(action)。这就使人莫名其妙了。谁都知道,中国戏曲是唱、念、做、打、舞兼备而并重的。既云“做”“打”“舞”,自然非“动”不可;何况我们的传统戏曲,并非在台上静止地“傻唱”或死板地“干念”,而是边唱念边动作,既有表情,又有身段的。条目中又说,中国古代剧本(当指剧本文学)几乎没有一个戏是结构完整的,所塑造的人物在性格上也没有一个是合理化的。这样以偏概全的提法,如果不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意地加以歪曲,那就是对我国的戏曲从剧本到演出的知识贫乏到一无所有的地步。在我国,每一位戏曲工作者或研究者,包括演员和戏剧方面的教师,都能列举出若干有完整结构的剧本和具有合理化性格的剧中人物来。这已不值一驳了。条目又说,中国戏剧缺少西方剧本所据为准则的那种“平衡”。这一点我并未彻底弄清楚条目中所说的“平衡”究竟是指什么。但就常识而论,一个剧本只要有主角和配角,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平衡。不过在我国的各个剧种中的各种不同剧本,尽管有主角和配角,也还是要讲求“平衡”的。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正如西方的芭蕾舞剧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一样,也有独角戏、对儿戏和群戏。我常以《老子》里面的话为我国戏曲表演方式打比喻,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独角戏,如昆曲的《夜奔》《思凡》《拾画叫画》;“二”指对儿戏,如京戏的《武家坡》《梅龙镇》;“三”和“三”以上的指群戏,如京戏的《群英会》《法门寺》。尽管是群戏,也还是一场有一场的重心,一折有一折的重点,全剧有全剧的“点睛之笔”,我们通常称之为“戏核”或“戏胆”。在戏曲舞台上,我们的传统是始终坚持并强调艺术的整体性,俗所谓“一棵菜”,既要在突出重点人物的同时保持全台角色的平衡,也在保持全台平衡的整体上突出主要角色,使之成为重点。条目中说中国戏剧“不以写实为主”。诚然,我国传统艺术(包括国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主要均不以写实为主,但作为戏曲,也不是单纯的写意。照我个人的看法,戏曲的素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是现实主义的,但在舞台上反映这一生活现实时,却是以夸张、虚拟、近于写意的浪漫主义手法表演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结合吧。说到这里,我想掉过头来对我们国内各个剧种个别的编剧、导演(特别是某些传统剧种如昆剧、京剧以及从各种高腔或梆子腔流传下来的各地方剧种的编导)说几句话。我觉得,我们今天从事于编导工作的某些同志,对我国传统戏曲的内部发展规律似乎并不了解或不求甚解,甚至熟视无睹或根本不屑于去钻研理解。因此,在他们进行所谓“改革”和“创新”的时候,总在想方设法去减弱、冲淡甚至取消传统戏曲原有的特色,而以与传统戏曲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东西如电子琴、迪斯科、霹雳舞话剧的念白、流行歌曲旋律以及来自体操杂技的转体、滚翻诸般事物来取代之,强加于传统戏曲,终于成为不成其为京戏的“京戏”、不成其为昆曲的“昆曲”和不成其为梆子的“梆子”等等。这实际上不是振兴戏曲而是促其早日消亡,更谈不到什么弘扬民族文化了。试想,连我们自己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都采取如此鲁莽灭裂的粗暴态度,又怎么能责怪美国的百科全书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信口开河呢!

《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条目中对于中国戏剧发展史的描述,真称得起是荒谬之作。它说宋代滑稽戏是我国南戏的前身,这中间整个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讲唱文艺。但同时又说,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剧本”乃是北宋赵德麟(小如按:即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则又把讲唱文艺当成了戏剧。在谈到北杂剧时,一字未及宋、金时代的诸宫调和院本,仿佛元人杂剧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条目的撰写人竟不知道专门为昆山腔编写的第一个剧本是梁辰鱼的《浣纱记》,而称汤显祖为“昆曲大师”。可以肯定,条目撰写人根本不知道今天舞台上演出的《玉茗堂四梦》是根据清人叶堂重新谱成的昆腔来唱的(见叶堂《纳书楹曲谱》附编)。此外,条目中还把南洪(昇)北孔(尚任)都认作明末遗老,这不仅缺乏戏曲知识,连历史知识也很成问题了。盖洪昇生于1645年,孔尚任生于1648年,皆在清顺治初年,岂能算作“遗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果巨细不遗,逐条驳辩,真可以说一句“罄竹难书”了。(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我有三点强烈感受。第一,在《大美百科全书》上出现这样论述中国文化艺术的条目,只能说明外国撰稿人对我国的文学和文化知之太少,甚或一无所知。当然我们不想干涉他们的“内政”。但作为中国人,却不能不站出来正本清源,而一任其荒谬地流布于全世界。第二,在过去的不算太短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文化学术界也有那么一些人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采取了一切否定的态度,比如对京剧,就有人主张任其自生自灭;相反,连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时时事事,动辄主张“引进”。孰不知真要引进像《大美百科全书》“中国戏剧”这样内容的条目,那将贻笑千古。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大力弘扬本国的民族文化,把真正具有科学性的正确知识和正确理论普及于世,才能涤除那些“强不知以为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冒牌劣质货色,才不致让炎黄子孙以及对我国抱友好态度的全世界人民上当受骗。而我们对此更是责无旁贷,再不能等闲视之了。

(原载《中国戏剧》1990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