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文姬归汉》改编本引人注目

京剧《文姬归汉》改编本引人注目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京剧院把程砚秋生前的拿手戏《文姬归汉》改编后正式公演了。《文姬归汉》原本只突出了回乡与弃子两者之间的矛盾。原来这一情节是根据蔡文姬本人的《悲愤诗》编入的。现在因强调左贤王的仁至义尽,却对《悲愤诗》的精神有所歪曲。何况文姬归汉后又嫁董祀,那么她在剧中与左贤王相约来年相会,则届时将置董祀于何地呢?改编本中,文姬称曹操为“曹伯父”。

京剧《文姬归汉》改编本引人注目

中国京剧院把程砚秋生前的拿手戏《文姬归汉》改编后正式公演了。它与原本有两点不同:一、左贤王把两个孩子送给文姬,让他们一同归汉;二、删去了祭昭君墓,因而也删掉了文姬一大段反调独唱,理由是“与主题游离”。

《文姬归汉》原本只突出了回乡与弃子两者之间的矛盾。文姬离乡十二年,一旦归里,自然十分高兴,但她却不得不“割情恋”而与亲生的孩子生离死别。原来这一情节是根据蔡文姬本人的《悲愤诗》编入的。现在因强调左贤王的仁至义尽,却对《悲愤诗》的精神有所歪曲。何况文姬归汉后又嫁董祀,那么她在剧中与左贤王相约来年相会,则届时将置董祀于何地呢?既是新编历史剧,而蔡文姬又确有其人,似乎与历史事实不宜相距太远。至于祭昭君墓的情节,我以为即使保留了亦无损于主题的完整。就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昭君只身和亲,功在民族团结,却终于在异乡埋骨;文姬沦落他乡,备尝辛苦,面对昭君青冢,自不免要嗟伤身世。但文姬并不因自己能叶落归根便忘掉昭君这位前代的女中英杰,她的哭奠正是为了向昭君深表敬爱景仰之忱。唱词有未妥处,不妨修改;毅然删去大段反调,对思想艺术两者似乎都有损失。我倒想建议程派传人(不论老、中、青)不妨把新旧两本同时公演,且看何者为胜。

还有一点也要商榷。改编本中,文姬称曹操为“曹伯父”。考蔡邕生于公元132年(一说133年),曹操比蔡邕小二十二三岁(公元155年生)。这在封建社会就得算是两代人了。蔡文姬被掠北去时已是孀居少妇,总要二十出头,则文姬比曹操恐怕小不了二十岁(文姬被掠入匈奴当在公元194至195年)。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是称文姬为“夫人”的,并未以“老伯”的身分自居,然则文姬似乎也不宜对曹操过于亲密,还是称“丞相”为好。(www.xing528.com)

1980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