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公竭力推动德政,还政大法

周公竭力推动德政,还政大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政也由周公竭力提倡。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由于成王才七岁,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便由周公摄政。召公地位仅次于周公,对王朝忠心不贰。周公还向他解释说,他坚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个主张不会改变,目前的摄政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只想做个贤臣,一旦大局稳定,成王可以亲政,他就还政成王。特别是老三管叔和老五蔡叔,他们一口咬定,周公拥立成王不过是为自己做天子铺路。

周公竭力推动德政,还政大法

孔子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这礼虽有“夏礼”“殷礼”之说,但文献可考的,还是“周公制礼”。德政也由周公竭力提倡。礼和德,是儒家文化的两个重要主题词。孔子说,周代借鉴、继承了夏、商两代的文化,形成一派新气象,“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敬慕周公,连做梦都在与周公对话,如梦不见周公,就会叹息,甚至恐惧:“啊!我大概是衰病得太久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梦见周公了啊!”所以,讲儒家法文化,还得从周公说起。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据说周文王有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杀了;次子姬发,就是后来灭了商朝的周武王;老三管叔姬鲜,老五蔡叔姬度。这老二、老三、老五都跟本节故事里的主人翁周公旦关系密切。周文王其他的几个儿子都有名有姓,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周文王的儿子中,就数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贤明能干,堪称才德双全。他俩还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关系特别亲密。对于周公的贤德,历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有句成语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在吃饭的时候,有贤士来访,怕怠慢了客人,就立马吐掉口中的饭菜起身迎接。由于他如此礼贤下士,所以天下人心都归服周王朝。史书上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三”是形容多次的意思。就是说,周公为招纳各方贤士,洗一次头多次挽起未洗好的头发出来迎客,吃一次饭多次吐掉口中的饭菜起身接待贤士。

周公主张德政,“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正是他以德为政的一种表现。当时的殷商表面上十分强大,恰被偏居西方一隅、原来又臣服于自己的小邦周国打败了。周公总结这一历史经验,认为只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才能得天下,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得民心,而只有有德的统治者才能得民心。这就叫作“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周公的这一思想很了不起,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几千年,成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的座右铭。

周公辅佐武王,翦(jiǎn)灭殷商,建立姬周王朝,随后大封功臣。周公被封在鲁国,但他没有去当诸侯王,而是让他的儿子伯禽代理国事,自己留在武王身边辅助朝政。这以后,周公把主要精力用在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政权上,具体地说是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武王去世后,摄政七年,平定商朝残余势力的叛乱和周王朝的内乱,然后还政成王,从而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二是“制礼作乐”,奠定周王朝的典章制度。而这礼乐制度中,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周公旦

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呢?所谓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大儿子。国王(周朝天子)去世以后,王位继承的第一顺序是传给他的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实质,是规定王位的传授序列,也就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顺序。古今中外,凡是有国家存在的地方和时候,这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制度。在周王朝以前的商朝,王位继承大致上有两种制度:一种是在商朝的前期,较多地实行“兄终弟及”制度,就是老国王去世后,一般由他的弟弟继承王位;一种是在商朝的后半期,较常见的是实行“父死子承”制度,即由儿子接替老国王的王位。“父死子承”是发展到父死由其嫡长子继承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两者还是有根本区别的。由于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还比较不确定,这就给新兴的周王朝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是埋下了动乱的隐患。

话说周王朝建国刚刚两年,武王得了一场大病。一日,周公觐见问候,武王拉着这位亲兄弟的手动情地说:“假若你能执行天命,安定天下,使百姓有饭吃、有屋住,除掉那些和商纣王一起为非作歹的人,使各诸侯国都服从周的统治,我愿意传位于你。”当时,武王的儿子姬诵还很小,无法接位。武王的话,明确表达了“兄终弟及”的意思。周公悲痛涕泣,安慰一番,回来后为武王祭奠神灵,禳(ráng)灾祈福。他在祝文中说,宁愿用自己的命来换取武王的健康长寿。这种祷告的话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人都知道只是表示诚意,说说而已,并不会真的发生。但在三千多年前的上古之时,人们普遍敬畏神灵,周公的祷告就远不只是表示诚意,而且是真正期待着兑现诺言的。

待武王的病有所好转,周公对武王说明不能再搞“兄终弟及”的道理,劝武王立姬诵为太子,这样就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打下了基础。

过了四年,武王去世,太子诵在周公辅佐下继承王位,史称成王。由于成王才七岁,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便由周公摄政。在这个时候,围绕王位继承问题的斗争终于发生了。

当时,商朝的继承制度还有很大影响力。武王想传位给周公,其中有传贤的考虑,但却属于“兄终弟及”制度。问题是,周公三哥管叔姬鲜,这人德才全无,野心很大。他最想搞“兄终弟及”,认为当武王的二哥一死,自然该轮到他老三做天子,可偏偏老四与他作对,反对“兄终弟及”,却自己摄政,大权独揽。他怒火中烧,到处散布周公阴谋篡位的谣言。此时,姬周王朝草创伊始,大制未定,不免人心惶惶,政局动荡。

怀疑周公的有两种人:一是武王的大臣,二是周公的自家兄弟。(www.xing528.com)

武王老臣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召公。召公地位仅次于周公,对王朝忠心不贰。周公很了解召公为人,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殷朝失掉天命,我们周朝得到了天命。我不敢说,我们会永远获得福佑……我现在执政,当然不敢不顾上天的威严而有所懈怠。老百姓始终是无辜的,全看掌权的人做得怎么样……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和才能,只是把祖父和父亲建立的功业延长到幼小的成王身上……”周公还向他解释说,他坚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个主张不会改变,目前的摄政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只想做个贤臣,一旦大局稳定,成王可以亲政,他就还政成王。召公于是释疑。

周公的兄弟们就麻烦多了。特别是老三管叔和老五蔡叔,他们一口咬定,周公拥立成王不过是为自己做天子铺路。周王室内部兄弟不和,给了商朝遗老遗少可乘之机。武王灭商后,仍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当一方诸侯,这时,他以为复辟机会来了,暗中联络原来臣服于商朝的几个东方小国,招兵买马,准备发动叛乱。原本是武王派去监管商朝遗民的管叔、蔡叔以及霍叔,不仅不加以阻止,反而同武庚等人串通一气,到处散布谣言:“周公将不利于幼小的成王。”“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更为严重的是,年幼的成王也听信了这些谣言。周公觉得情形不对,他对大臣们说:“有些人出来造谣,在天子面前胡说八道,目的是想离间君臣关系,残害大臣。这样的人将来免不了明正典刑。可是国家可能因此乱起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忠于国家的老臣共同想办法来应付目前的局面。”话虽然说了,但不大见效,谣言却愈演愈烈。周公自感百口莫辩,权衡利弊,以退为进,让出权力,离开京城,避居鲁国,忍辱负重,静观其变。

周公一走,东方最大的奄国国君对武庚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还等什么?可以起兵了!”于是,武庚、管叔、蔡叔一起发动叛乱,东方部落都卷进去了,声势浩大,周王朝风雨飘摇。

事情闹到这般地步,完全出乎周王朝贵族们的初衷,他们终于醒悟过来,明白那些谣言不过是管叔、蔡叔的离间之计。这使得周公重新摄政有了民意基础。但周公能不能重新摄政还是取决于成王。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一年,庄稼长势很好,眼看就要丰收了,忽然刮起大风,下起冰雹,庄稼都倒在田里了,甚至树也被连根拔起,老百姓恐慌异常。成王和大臣们决定查一下书,想找找灾害出现的原因。这一找就找到武王病重时周公愿意替死的祝文,成王问左右大臣为什么不把周公的这些功德告诉他,他们回答说是奉了周公的命令不准宣扬。成王大为感动,马上出发,把周公接回来。据说,成王一到郊外,风向即刻发生变化,把倒下的庄稼吹立起来,这一年仍然是丰年。拿天象、灾异附会政治的清浊,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但史书这样写无非是要表达天遂人愿的意图。或者说,天灾是人祸酿成的。

周公回来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坚决镇压叛乱!经过几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平定了东方,严惩了武庚、管叔、蔡叔等叛乱头子,挽救了周王朝。于是营建东都洛邑,把商朝遗民的强宗豪族迁到附近,由周王室直接掌控。接着又分封诸侯,对周王室形成拱卫之势。然后制礼作乐,形成一整套国家制度。

经过七年的苦心经营,周公便还政成王。他在洛邑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对成王说:“你要宣誓重视礼法,礼待前朝的贤人,做四方的新主,为周王朝开一新局面。能使万国称庆,你就获得成功。……我已经正式祭奠过祖先和文王、武王,现在归就臣位。望你仁厚爱民,使殷人服从周朝,使他们在晚年之后都能享受你的福泽。”周公还政成王的举措,使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得以真正确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曾经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同时需要有像周公旦这样的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崇高品德和无上权威为天下立制和行制。一项根本制度的创立,是长期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但这一总结需要大智,需要大勇,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它的确立和实施,不但需要大智大勇,还要有无与伦比的德性权威,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机遇。不要单向度地以为只有制度管人才是好的政治,其实好的制度的创设和旧的不良制度的突破必须靠有德性权威的人。历史上,有权威缺德性乱立法、立乱法的不幸,或有权威也有德性但未能适时创制的遗憾,真是太多了!从这个角度上看,周公是很了不起的。

华盛顿

我们知道,美国的开国元首华盛顿功勋卓绝,有人拥戴他当终身总统,他也有资格当终身总统,这在当时的美国没有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然而,华盛顿在其第二任总统任期届满后坚决离任,不当第三任总统,更不接受终身总统。他的以身作则为美国制定了一条不成文宪法:同一个人担任总统不得超过两届。这一原则确立了美利坚现代宪法制度中的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其后一百多年,各届总统都莫不信守华盛顿的这一法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转变为成文宪法。如果当年的华盛顿稍有差池,留恋大权,美国的宪法和宪政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也许就不会有那么稳定的规范的最高权力移交制度。中国的儒家主张“法先王”。其实,“法先王”不只儒家有,华盛顿就是美国的“先王”,他定的法则后世总统都效法、都信守,这就是美国人的“法先王”。在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周公旦以自己不搞“兄终弟及”、摄政七年还政成王而不当“太上皇”等行为,以身作则地为古代中国制定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古代礼制的核心,是儒家提倡的“法先王”的本质内容,是中国古代事关政治统治合法性、稳定性的根本大法。周公旦便是这一根本大法的创制人。这一根本大法,便是近现代人们所称之宪法,乃一国至高无上之实在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