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商良好人际关系,通向成功之路

协商良好人际关系,通向成功之路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怎样使人际交际能顺利进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

协商良好人际关系,通向成功之路

29.协调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

(1)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拥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量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量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做出过低的估量,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致使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要做到以下方面:

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要正确地与他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概全。

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量,自傲者喜欢高估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②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也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两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了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www.xing528.com)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一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失落。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处理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2)怎样使人际交际能顺利进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②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概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的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总是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而片面的。

③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固有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不相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④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孩子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孩子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人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处于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人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地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孩子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交往艺术,并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当然,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