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孩子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给孩子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奇怪的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却很少给予孩子们磨炼的机会。因此,家长一定要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您很好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孩子就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给孩子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23.给孩子社会实践的机会

(1)疼爱孩子,给他们磨炼的机会

①请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聪明的,也没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笨的。所以,大多数的孩子的智力都是跟后天教育有关,无论是来自父母的教育还是来自老师的教育,这都有很大的关系。当家长们看到有些孩子聪明、学习好,而有的家长却总是说或骂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笨”,为什么没有人家聪明,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人家取得好的成绩付出了很多,而你没有看到,你看到的只是人家的好成绩,就这样说自己家的孩子笨。只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聪明的父母,是很失职的,也不是一个好父母应该做的。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笨或者我们的孩子不好,而是我们没有付出这么多而已,比如胆小的孩子,这跟家中的大人教育很有关,有的不让孩子出门结交更多的朋友,怕别的小朋友打着孩子或者其他原因,就这样限制了孩子的交友能力,还有的让孩子只在家里这一亩三分地里玩耍,而大人出门有机会也不会带着孩子,觉得带着孩子麻烦。

如果是同学聚会或者大家都带孩子玩,这样的机会不要错过,否则,孩子没有见到世面,当然胆小,说话或者做事不如见世面多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什么也不懂,见到生人就躲起来或者连一句“叔叔好,阿姨好”都不敢叫,更别说大方地与人家交流了,或许我们看到孩子这些表现会很生气,应当知道这里有我们的责任,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多出去走走。

综合这些原因,所以作为家长,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长处,只看到自己家孩子短处,没有付出哪有成果,不要轻易说孩子笨,或者嫌自己的孩子太不聪明,因为很多的责任在于家长,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要做的。

②“磨炼成人,磨炼成才”,所有的父母都会赞成这个观点,而且还能讲出其中众多的道理来。可奇怪的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却很少给予孩子们磨炼的机会。

先看两个例子!

例一:

一个小男孩,被送进了一所寄宿制学校。第一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他在教室里闹,他妈妈在教室外掉眼泪。星期五接回家去,孩子说再也不去学校了,甚至扬言:“再送我去,我就自杀。”妈妈心软了,就找人商量,是否换一所非寄制学校。别人劝她,不要过于心疼孩子打退堂鼓,要教育孩子向别的小朋友学习,一旦合了群,就会习惯的。星期一父母坚持把孩子送去了,孩子虽然哭闹,见到老师好了许多。等到星期五再接时,情绪基本正常。一个月以后,孩子总是高高兴兴上学去。假如这位父母出于心疼,迁就了孩子会是什么结果?

例二:

一位年轻的著名学者,回忆自己成长道路时说:我家在海边,小时候生活困难,9岁才上小学。5岁时就打猪草,帮家里养鸡养猪。还经常凌晨4点起床去“赶小海”,捡海货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正是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进学校后,珍惜时间,加倍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直到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意:要让一个人挑起重担,必须让他的身体和意志受到磨炼,让他的筋骨受到劳累,让他的肠胃挨些饥饿,让他的身体感到空虚困乏,让他做事不能轻易达到目的,这是为了激励他的上进心,磨炼他的忍耐力,增强他的各种本领。

磨炼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去战胜它们,既需付出体力,又需付出心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奋斗、不吃苦是不会成功、不会前进的。做人不能总是轻松愉快、一帆风顺。(www.xing528.com)

磨炼必须面对实际,深入实践,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在实践中,许多不知道的东西知道了,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会做了。知识增长了,本领也提高了。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为何父母明知孩子需要磨炼,却又很少给孩子磨炼的机会?两个字——心疼!爱还爱不过来呢,怎舍得让孩子吃苦。这就是典型的“情感冲淡了理智”。因此,磨炼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认识和决心!

其实,磨炼的方式很多,有许多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极端”,例如: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的磨炼式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活动、徒步远足、爬山……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坚持生活自理等都非常有益。

在这里,把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段话送给父母:“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2)世界各地孩子的暑假生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蜜罐里。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就像一棵温室里的小苗,只有在精心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殊不知,不经历风雨的小苗,又怎能见到彩虹呢?家长为孩子想得太多,做得太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

有些家长经常抱怨说:“孩子这么大了,还得我给他洗袜子!”“吃苹果,我不削,他就不吃。”那么如果在您洗衣服的时候您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对您说,“妈妈,让我洗吧?”您会怎样回答?是“好,今天开始你就自己洗袜子吧。”还是“行了,别给我添乱了,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在您孩子想学削苹果的时候,您是否说过这样的话:“行,注意点别削到手。”还是“得了,我给你削吧。”如果您的答案是后者,那么您就不要抱怨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因为正是孩子想要学习的时候,您却让他停了下来。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做不好。家长全包办代替,这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长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认为家务活儿都是家长的事,和自己没关系,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懒惰的毛病。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而自己却不愿意为他人付出。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很好地赡养父母呢?

因此,家长一定要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您很好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孩子就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通过适当地劳动锻炼会使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理,并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理解父母的付出,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

孩子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尽量不包办代替。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从而体验成功感。放手给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

①美国:在美国,孩子没有暑假作业,但学校和社会会引导青少年利用暑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些社会活动项目包括: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到湖边清扫垃圾、到公众场所油漆陈旧的建筑物。还有的学生喜欢远走中美洲国家做义工,但更多的青少年选择将家乡作为义务服务的场所。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

②西欧:在西欧,不少国家的工厂企业经过一些技术准备,每年假期时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见习场所。譬如,法国葡萄酒享誉天下,因此不少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进行工业旅游,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进行具体而形象的了解。在比利时,街头广场还会搭建起嘉年华游艺设施,供正在放暑假的孩子们玩耍。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假期是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最好时机。不管他们干什么,都是在没有压力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孩子们可以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澳大利亚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如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

日本:日本中小学暑期活动的目标偏重于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在升学同样激烈的日本,许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游玩,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门则充当积极组织者,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进行发明创造比赛。学生自我组织也很流行,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自发性俱乐部,体育类有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类有舞蹈乐器等。这类俱乐部活动,对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激发孩子参与意识、培育集体合作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韩国:中小学生假期通常会有组织地去一些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坚韧的民族气质。学生们也会被安排去庙宇,接受一些儒家思想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