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英国音乐巅峰的创造者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英国音乐巅峰的创造者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6月,哈雷都举办盛大的亨德尔音乐节。贝多芬1827年去世后,在他的房间发现摆放着1787年伦敦出版的40卷亨德尔作品全集。巴赫死于1750年7月28日,而亨德尔在1759年4月14日去世。亨德尔好动,可谓是一名世界主义的信奉者。自从英国本土的头号作曲家亨利·珀塞尔在1695年去世之后,直到爱尔加在19世纪下半叶出世,英国一直缺乏本土出生的伟大级的作曲家,亨德尔的到来,最终为英国在音乐世界里撑起一片天空。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英国音乐巅峰的创造者

作为哈雷之子,亨德尔真是在故乡享尽了尊荣。

每年6月,哈雷都举办盛大的亨德尔音乐节。

亨德尔是在大尼古拉斯大街5号的房子里出生的,这座房子如今是亨德尔纪念馆。从集市广场亨德尔塑像往西北方向走去,直线距离300多米开外,步行只要5分钟就可到达这个纪念馆,票价是2.6欧元

除了展示亨德尔的生平和成就外,奇特的乐器收藏占据了纪念馆的大部分空间,包括一只精美的玻璃口琴。这个口琴是催眠术之父梅斯默尔设计的,他具有很高超的音乐才能,能演奏钢琴小提琴,也是最早推广玻璃琴的人。梅斯默尔是当时唯一学过玻璃琴演奏的维也纳男子,作为他的好友,莫扎特就特地为他谱写了一首玻璃琴五重奏。

卡尔—海因茨·科勒的油画和版画集也在纪念馆出售,这个画家独出心裁,用五分之四抽象、五分之一具象的方式画了很多有感于亨德尔音乐的油画。

亨德尔一生其实待在哈雷乃至德国的时间都不长,他的后半生都在英国度过。

作为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在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亨德尔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亨德尔像

亨德尔创作的曲目主要是:歌剧46部,清唱剧32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

亨德尔能够创作出如此多的曲目,有赖于他作曲的速度飞快,他常常用2~3个星期就写完一部歌剧或清唱剧,但在他的总谱里几乎看不到一处草率的痕迹;还有赖于他喜欢在作曲时采用摘录法,就是重复应用自己以前的作品,乃至整段地拿来重新谱写,当然还爱从别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去截取。

贝多芬曾这样评价巴赫:“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因为Bach这个姓氏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溪”。

贝多芬曾这样评价亨德尔:“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砍下我的头颅献在他的墓前。”贝多芬1827年去世后,在他的房间发现摆放着1787年伦敦出版的40卷亨德尔作品全集。

在亨德尔和巴赫之间,的确有几点极为有趣的对比。

他俩生于1685年,亨德尔是在2月23日,巴赫是在3月21日。巴赫死于1750年7月28日,而亨德尔在1759年4月14日去世。

亨德尔生前就已经声名显赫,而巴赫生前几乎默默无闻,只是后来才慢慢在名气上赶上并超过了亨德尔。巴赫曾徒步从科腾走到哈雷,只为一睹亨德尔的风采。

巴赫生在音乐世家,而亨德尔的家庭无论是往上追溯还是向旁系探求,都找不出什么音乐上的血脉。

巴赫结了婚,还一口气有了20个孩子,而亨德尔终身未娶。亨德尔身后留下了超过2万英镑的财产,颇有慈善之心的他在生前就对如何赠送这些财产做了周密的安排,诸多亲朋好友因而受益。

巴赫好静,毕生生活在德国。亨德尔好动,可谓是一名世界主义的信奉者。他给家人写信,用的是法文;他的歌剧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他的清唱剧是用英文写的。定居英国之后,只要有机会踏上欧洲大陆,他都会赶回哈雷看望自己的母亲。他最后一次回到德国,是在1750年。

亨德尔当年诞生在哈雷的时候,其母亲才34岁,而其父亲已经63岁了。

亨德尔的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因为成功地医好了萨克森公爵受伤的胳膊而被赐予“御医以及机要侍从”的头衔,也算进入了上层社会,有钱购置了一栋“黄鹿之屋”。亨德尔的母亲是一个牧师的女儿,是亨德尔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亨德尔的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当律师,不允许儿子接触任何乐器,也不允许任何音乐方面的东西进入家门。亨德尔就将一台古钢琴偷偷运回家里的阁楼上,只能偷偷摸摸地上去练琴。

后来,住在哈雷的萨克森—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发现了亨德尔练琴并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感动,于是出面说服了亨德尔的父亲。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

亨德尔10岁时就第一次作曲。1702年,他难违父命,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在大学里待了一年之后,他干脆离开学校去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音乐事业去了。

18岁的亨德尔只身远行到汉堡剧院,在那里谋到了一个第二小提琴手的职位,并与马特松成为密友。

马特松出生在汉堡的一个富裕之家,他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既能演唱男高音,同时胜任乐队指挥和歌剧作者。他写过88卷书,最后被公认为德国历史上首位音乐评论家、音乐记者、历史学家和传记资料的收集者

马特松帮助亨德尔找到了几名学生跟着学习音乐,以便亨德尔赚取一些生活费用。他俩还旅行到了靠近波罗的海的吕贝克,竞争那里的大教堂管风琴师的岗位,结果是双双落第。

不过,在亨德尔执意指挥马特松的一部歌剧的过程中,俩人发生激烈争吵,以至于展开了决斗,好在亨德尔衣服上的一颗金属扣子挡住了马特松刺过来的剑。

尽管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当亨德尔演出自己的首部歌剧《阿尔米拉》的时候,马特松还是给予了大力的协助。(www.xing528.com)

在第二部歌剧《尼禄》惨遭失败之后,亨德尔离开德国,去到了意大利。

当时的意大利是一个汇集了高雅音乐、歌剧、器乐和声乐的国度,荟萃了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提琴演奏家,是所有年轻音乐家扬名世界的最佳途径。在意大利的四年中,亨德尔的作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创作了不少以意大利作品为蓝本的康塔塔。而且,亨德尔一生都对绘画艺术非常感兴趣,也收藏了很多经典名画,他的另一项艺术爱好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1710年,亨德尔回到德国,他被任命为汉诺威选帝侯乔治的宫廷乐长。不过,这时候他也收到了访问英国首都的邀请信,旋即就去了伦敦。

自从英国本土的头号作曲家亨利·珀塞尔在1695年去世之后,直到爱尔加在19世纪下半叶出世,英国一直缺乏本土出生的伟大级的作曲家,亨德尔的到来,最终为英国在音乐世界里撑起一片天空。而伦敦当时的爱乐情趣正陷入一种“意大利狂热”,刚从意大利镀金回来的亨德尔无疑能投其所好。

1713年,亨德尔迎来了开门红,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

当安妮女王驾崩之后,亨德尔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1714年8月,54岁的乔治在一片浓雾弥漫中从德国的汉诺威来到伦敦,他在1698年就担任了汉诺威选侯,这次是来继承英国国王之位的。

乔治一世很快就邀请德国同胞亨德尔为他创作一些庆典音乐,用作1717年在泰晤士河上举行的王室水上宴会的伴乐。亨德尔交出的《水上音乐》大获成功,以至于乔治一世下令重复演奏了3遍,尽管每一遍都要演奏一个小时之久。从此,亨德尔在英国红透了天。

1720年,亨德尔因乔治一世的要求成立了一家上演意大利歌剧的名叫皇家音乐学园的公司,他的新歌剧《恺撒》《拉达米托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乔治一世在1727年驾崩,亨德尔也正好在这一年办好了入籍英国的手续。待乔治二世登基之后,他又赶写出4首《加冕赞美歌》,由160件乐器组成的管弦乐团和庞大的合唱队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盛大演出,其中一首《神父扎多克》是以后英王加冕时必用的。

从1708年开始,亨德尔从歌剧创作领域抽身而退,转而创作曲风雄伟、崇高的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从17世纪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亨德尔的清唱剧除了两首以意大利文写作之外,其他都以英文的脚本为依据,在英国很好地占有了市场。

犹大·马加比》是1744年创作的,亨德尔当时进入花甲之年。

亨德尔常常说自己的清唱剧是写给整个民族和所有民众的,这部以《圣经》次经《马加比传》为据并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愫的《犹大·马加比》可能是最充足的证据。

在历史上,犹大继承父亲事业,成为犹太人的领袖。在公元前165年,他率领犹太人推翻了叙利亚统治,占领耶路撒冷,恢复了圣殿祭祀

亨德尔是受威尔士亲王委托而创作这部清唱剧的,旨在纪念1746年的卡洛登战役。在那次战役中,仅仅打了40多分钟,英格兰部队就战胜了觊觎王位的苏格兰人,英格兰军只死了50人,而苏格兰军死了1000人。大捷之后,坎伯兰将军率军凯旋伦敦。

这部清唱剧中有著名的《英雄凯旋歌》。歌曲前段只有女声,表现的是英雄归来前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妇女儿童相互转告,簇拥在街道,兴奋不已的场景;之后加入了男声,气势骤起,表现出英雄得胜归来的雄壮威武,万众颂扬,酣畅热闹的场面。

有趣的是,后来在19世纪的英国,每开辟一条铁路和一个火车站,都会请铜管乐队奏响此曲以资庆贺。

在1981年于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在颁奖时奏的乐曲正是这首《英雄凯旋曲》。

亨德尔最伟大的曲目《弥赛亚》是在1741年8月22日到9月14日之间完成的,仅仅用了24天。

首演地点是在都柏林,时间是1742年4月13日,演出邀请是爱尔兰总督发出的。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赫尔德曾这样评价《弥赛亚》:“《弥赛亚》中先知耶稣使徒的话语最能体现亨德尔的精神。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都几乎贯穿着宗教世界强烈而温柔的信仰。故事不为所动,从最深刻的感受中破土而出,并将被深深铭刻在心中。在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中,教堂的大合唱响了起来,这是精神的集会、灵魂的汇合,而不再是戏剧演唱。”

首演取得极大成功的消息传回伦敦,伦敦人纷纷要求一听为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奏响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从此形成《哈利路亚》要站着听这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乔治二世竟然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哈利路亚》首演时的阵容不过是18人的唱诗班和33件乐器组成的小乐团。莫扎特在1789年重编的乐谱使后来演出的人数大增,同年在伦敦就有275位人声及248件乐器的记录。1859年在伦敦的亨德尔100年逝世纪念会时,合唱团居然高达2765人,使用的乐器是460件。1869年在美国波士顿“和平日节庆”演出时,更创出了1万人大合唱加以500件乐器伴奏的记录。

1750年,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后完全失明。他依然拖着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年3月30日,亨德尔最后一次出席了《弥赛亚》的演出。14天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3000人涌去参加了亨德尔的葬礼。亨德尔生前就表达了想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愿望,他在英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崇高地位让他如愿以偿。他的遗体被红色天鹅绒包裹起来,安放在一个可容两副棺木的墓穴中,100年后,英国大文学家狄更斯进去与他做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