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粗剪中开始了真正的剪辑工作。此时,要开始讨论影片的结构、高潮、速度和节奏。你既要建立起段落之间的正确关系,也要在同一段落内,在不同镜头之间建立最有效的联结。你要验证故事是否真的很清晰、很吸引人,影片中的人物是否成功,影片是否有冲击力。
你应该对影片的结构加以重视。影片的基本计划是否正确?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顺畅、有效的开场?是否有一个合逻辑的、情感上有效的思想发展?影片是否能产生戏剧性?什么是重点?高潮的出现是否恰到好处?影片的结尾是否有效?影片的结论是否有意义?大致说来,你应该把理论上的想法都搁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具体考虑你的影片是否真的可行和有效。
在这个阶段,你有时候还要考虑所谓的过载问题。在脚本写作阶段,你可能把很多的想法装入了影片里。这在纸面上似乎很好,但是,在剪辑中,你会发现影片的内容和想法太多了。影片中的信息量出现了过载。观众也无法接受这么多的信息,因此,你不得不删除一些场景。
随着对素材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素材本身也会让你改变初期的一些想法。比如,看了几遍后,你会发现一组镜头出现在影片的结尾要比出现在开场效果更好。(www.xing528.com)
在我一部关于车祸的影片里,有五分钟的一系列采访,讲述的是车祸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粗剪中,我发现采访似乎太多了,就剪去了两个采访。一个我完全删去了,而另一个父亲讲述失去儿子的采访,我把它搁在了一边备用,显然我还不知道会用在哪里。在影片的中间部分,我有一组很好的段落,但是,在剪辑中发现它没有高潮。这组片段演绎的是在公路中赛车,并与在赛车场的赛车进行着切换,而最后是一个男人透过展示厅的玻璃窗在观察一辆赛车和站在车旁的身着比基尼泳装的美女。其间,解说词在评说,车显示着力量和男人的魅力。看着这组镜头片段,我发现如果从展示厅的赛车切换到碰撞后打滚的赛车,接着再切换到父亲失去儿子的那个采访,可能效果会更好。
你应该不断问自己,素材在影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真的恰到好处?如果不是,为什么?此时,剪辑的眼光就会特别有用,会改变你对影片顺序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剪辑常常会提出新的排序建议,也能让你避免出现钻在镜头素材堆里而找不到新的出路的窘境。
在粗剪中,你应该对段落的内部节奏加以足够的重视。这组镜头的长度是否合适?它们的连接是否流畅、配合是否理想?是不是体现了你想要的重点?同时,要开始注意影片的长度。如果你最终成片的长度是在电视上播放52分钟,你粗剪后的影片长度在57 ~65分钟较合适。在最后的精剪中再将影片剪辑成所要求的长度。这里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你粗剪后的长度大大超过成片的要求长度,那么就失去了精剪的意义了,因为最后的精剪,只是一个略加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