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与搭档拉里(Larry)见面,相互启发,交流纪录片的创意。拉里总爱坐着,情绪激昂地做着笔录,而我喜欢端着咖啡,来回走动。通常,我对影片的主题会有很强烈或者急切的想法,但有时只是对已铭记在我心中的纪录片有一些疯狂想法。总是我先开场,“拍什么?拍个有关城市的系列片吧。谈谈我们生活的城市,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谈谈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尼泊尔地震灾难会提供一部好影片。或者,我们还可以拍那些一分为二的城市,如贝鲁特、柏林、耶路撒冷或贝尔法斯特。或者关心一下被遗忘了的古城,比如柬埔寨的古都吴哥或者印度的锡克。再不拍一拍新建的城市,如东京或考文垂,等等。我们可以利用影片《大都会》(Metropolis)的材料为母题。好吧,你怎么看?”
拉里然后接过话去,开始说道,“我更喜欢拍《伊甸园上空的米字旗》(Union Jack over Eden),主题是关于20 世纪30 年代混迹于好莱坞的英国编剧和演员。从加里 · 格兰特(Cary Grant)到鲍里斯 · 卡洛夫(Boris Karloff ),这样的人至少有好几百。他们甚至与大卫 · 尼文(David Niven)和埃罗尔 · 弗林(Errol Flynn)组建过板球队。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我们请一些著名的将军们重访他们曾经的战场,复活他们的战争经历。”(www.xing528.com)
当然,这些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我们总是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并时刻关注政治和突发事件,我们对纪录片市场走向的感觉,还有不同流派的变化,这些全部加在一起,在我们的脑海里建立起完整的信息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料逐渐成熟,形成一系列可以进入实施计划的想法,我们就安排会面,相互交换这些想法,最终加以提炼,达成共识。有些想法是原有的,有些则是新的。往往一些原有的想法会突然变得可行起来,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使之具有了新的价值。比如,印度洋海啸灾害和日本的核灾难重新燃起了我们对环境与城市主题的兴趣。又如,苏丹和达尔富尔的暴力事件又唤醒了我对种族灭绝与屠杀主题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