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力介绍中国文化创作给世界

倾力介绍中国文化创作给世界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语堂在国内时期,主要精力是将西方文化介绍于国内,这已在前面论述。国外期间,他则倾心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将古代经典介译给西方国家。是中国文学家而且主要用英文进行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可以说是破例。巨大的成绩,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文化大师。林语堂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可谓是巨大的。

倾力介绍中国文化创作给世界

林语堂在国内时期,主要精力是将西方文化介绍于国内,这已在前面论述。国外期间,他则倾心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林语堂于1936年秋赴美写作,直到1966年夏到台湾定居,在美时间长达30年之久。其间有一两年投入精力创制明快中文打字机外,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翻译我国名著,即通过汉文英译的方式。在国外的30年,翻译创作了我国大量传统文化作品和古代名著,成绩蔚为可观。依据目前掌握的相关资料,译作大致包括三类:其一,将古代经典英译给西方世界;其二,将古代著名小说译向欧美国家;其三,将古代名人通过评传形式介绍到国外。

首先,将古代经典介译给西方国家。据学者万平近研究:“抗日战争初期,林语堂除了撰写政论外,又选择中国古书《论语》,编成《孔子的智慧》交纽约现代图书馆出版,这是他从事中国古代经书英译工作的开端。此后陆续翻译了《老子》《孟子》《庄子》,这使他成了继他的福建同乡辜鸿铭之后向国外翻译介绍中国古典著作的著名翻译家。”

第二,翻译和改编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五十年代初,林语堂运用现代西方短篇小说写作技巧,对中国古代20余篇传奇小说加以改编,然后翻译和介绍到西方国家。著名的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碾玉观音》《贞节坊》等。译者称:“这是我精心结撰之作。”后来这些传奇小说集结成册,名之曰《英译重编传奇小说》,1952年由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西方人因此领略了中国传奇小说的风采。至于中长篇小说,向西方介绍的有《老残游记》和《浮生六记》。《老残游记》为清末文人刘鹗所创作,小说语言生动流畅,尤擅长自然景色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描述。《浮生六记》为长篇小说,清末沈复所创作,是书为本人自传故事,“一乐一愁,皆出自肺腑。”加上文辞优美,风格清新怡然,颇得林语堂所喜爱。

第三,将古代名人介绍到国外。林语堂在向国外翻译中国名著的同时,还积极把中国古代名人介绍到国外。以人物评传形式用英文翻译出的,有老子、庄子、武则天苏东坡等。武则天是我国一代女皇。关于她的评论,古往今来多矣,但用英文又以人物评传形式向国外介绍的,林语堂是第一人。尽管他所持的观点有待于商榷。至于《苏东坡传》,则是林语堂传记文学的代表作。

如果说,林语堂的中西文化交流仅仅在于英译汉以及汉译英等介译活动,那么他至多也就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但在现代文化史中享有鼎鼎大名、高高耸立丰碑的林语堂,却是在国内用汉语、在国外用英语进行创作的著名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家而且主要用英文进行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可以说是破例。(www.xing528.com)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其著作的英文原版仅为《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以及《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等几部。但作为林语堂自己称许的,即“我写过几本好书,就是《苏东坡传》《庄子》;还有我对中国看法的几本书,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有七本小说,尤其是那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等,在大陆都有中译本,研讨起来还是相当方便”。综观林语堂在国外时期的英文著作,其体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政论,一类是长篇小说。政论类代表作当推《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长篇小说则以《京华烟云》为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语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他的政论类著作往往呈现英国闲适式特点,表现出一种诙谐酣畅和围炉闲话式的文风。《生活的艺术》这本书的创作缘起,林语堂在写给他的学生陶亢德的信上这样说:“起初,我并无意写此书,而拟翻译五六本中国中篇名著,如《老残游记二集》《影梅庵忆语》《秋鐙琐忆》,足以代表中国生活艺术及文化精神等书……然而华尔希认为,应该先作《生活的艺术》才译名著,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久为西方人所见称,而向无专书,苦不知到底中国人如何艺术法子,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养花蓄鸟、如何吟风弄月等。”结果书一出版,出人意料地风靡欧美。

其次是创作长篇小说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促进者,林语堂又用其精湛娴熟的英文进行了大量的关于中国题材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巨大的成绩,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文化大师。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出版了《京华烟云》(1937),《风声鹤唳》(1941),《啼笑皆非》(1943),《枕戈待旦》(1944),《唐人街》(1947),《朱门》(1953),《远景》(1955),《红牡丹》(1961),《赖柏英》(1963),《逃向自由城》(1964)等。林语堂为什么用英文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而主要面向西方的读者?女儿林如斯是最了解她父亲创作动机的。她说,创作小说“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

林语堂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可谓是巨大的。在他去世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这样评论说:“他向西方人士解释他的同胞和国家的风俗,向往,恐惧和思想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而且也公认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