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对读书十分重视,他曾说过:“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为此,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光华大学的演讲时,内容就是《读书的艺术》,在大夏大学演讲题目也是《论读书》。他还撰写了诸多关于读书的文章,如《读书与风趣》《论恶性读书》《读书与看书》《周作人读书法》《论文》《答灵犀君论〈论语〉读法》《答广德书》《舒白香山的山中日记》《介绍〈曲城说〉》《读〈邓肯自传〉》《闲话〈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记翻印古书》《古书有毒辩》《“五十以学〈易〉”辩》《补梁任公论读书的兴趣》《从梁任公的腰说起》《论晴雯的头发》等等文章。后来,他在创作《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论述“文化的享受”时,专门讲解了“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他选择读书的习惯也与他人不同。他喜欢读最上乘的书、还选择最一般的书,而不喜欢居于二流的书。他从名著中,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和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那里寻求人类思想的源泉,从最通俗最一般的乡间小曲或民间歌谣中采取生动而鲜活的艺术原材料。为此,他说过:“老子的道德经和苏州船户的歌曲,对我均为同等。”
林语堂曾经自诩“读一本书得益比别人读十本的为多”。林语堂从小就能刻苦读书,能运用自如地掌握“读书的艺术”,凭借自己博闻强记的天赋,将学到的零星知识系统起来、融会贯通。他提倡自由看书,无论什么书只要有兴致就看,人人必须寻找到自己相近的灵魂。林语堂对杜威的一句名言很是推崇: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他也赞成佛兰西的另一句名言:读书是魂灵的壮游,随时可以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林语堂认为凡读书成名的人,心里只有乐没有苦;只要兴味一来,无论何种环境都手不释卷,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所以他赞赏顾千里而不避暑气炎热、裸体读经,喜欢欧阳修不论在马上或者如厕,只要文思一来,非做文章不可的癖好。要在课堂、理发室、车上甚至厕所里等任何地方都能读书的人,才是林语堂认为的真正读书人。
林语堂讲读书,目的明确,特点鲜明。他十分擅于运用谈心与说理叙事的方法,一步一步采用推进地呈现“读书的艺术”。他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合宜的时间与地点。一个人只要有读书的心境时,什么地方都能读书。如果深知读书的乐趣,无论在学校内还是在学校外,都会读书,甚至无论世界上有没有学校,也都会去读书。(www.xing528.com)
林语堂在说读书的本意和读书的乐趣时,引用了一些古人名言,如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实在是一个读书目标的恰当公式。林语堂指出,读书能使人得到一种优雅与风味,这才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这样才可以叫作艺术。如果一个人为了义务去读书,便不能真正了解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推崇快乐地读书、注重兴趣地读书的重要性。他在《论读书》文章中说明了读书的兴趣和方法等问题。他指出真正的读书是自由的读书:“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闲必读书。这种的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总之,林语堂认为读书不能只做样子,读书必须要有胆识、眼光、毅力和兴趣,“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