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客观且可量化的选择步骤

实现客观且可量化的选择步骤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雇主甄选人才不仅要了解候选人过往的成功经验,还希望可以预测候选人在未来职位上的表现,所以结构化面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决策应该更加理性、客观和量化。无数研究证明,与非结构化面试相比,焦点面试能大幅度提高预测效度。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进行结构化面试或焦点面试。双人面试原则虽然结构化面试会使面试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多做几轮面试,每轮都有几个人参加,会使面试结果更好。

实现客观且可量化的选择步骤

如今,雇主甄选人才不仅要了解候选人过往的成功经验,还希望可以预测候选人在未来职位上的表现,所以结构化面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了解结构化面试及面试过程,将有助于提高面试的成功率。下面就请跟随我们来深入了解吧!

“通常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所以并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状态!”

——哈里·弗里德曼(Harry Freedman),作家和企业家

人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注定是复杂并且有偏颇的。没有哪个人的世界观是客观、公正的;人们不经意地受到自己的参照系的严重影响。正面和负面的偏见左右着我们,使我们的观点变来变去。究竟雇用还是不雇用某个人才,多半是受情感支配的。听从直觉的支配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不能完全凭直觉做决定。自己的直觉当然不可置之不理---但是记住,直觉会因种种原因而出错,错误的直觉可能使人误入歧途。比如说,如果对候选人产生了某种不安的感觉,就应该多查看资料并找到依据---可靠的数据---来求证这种不安的感觉是否有道理。强调一下这个重点:不可让直觉在决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策应该更加理性、客观和量化。

本章介绍2种进行客观和量化选择的关键方法:

(1)焦点面试。

(2)双人面试原则。

焦点面试

焦点面试是一种结构化的面试。即在面试过程中,雇主使用一系列预先确定的标准,判断候选人是否适合某个职位。标准是根据职位的要求制定的,职位要求则来自对公司背景的梳理。无数研究证明,与非结构化面试相比,焦点面试能大幅度提高预测效度。

经验丰富的面试官或招聘人员会认同焦点面试法,而那些在选择人才方面经验不足的人,更可能从焦点面试中受益。缺乏经验的招聘人员,更容易被候选人特别好或特别差的品质干扰,但这些品质有时甚至与未来的职位毫无关系,根本不应该加以考虑。

假如你觉得自己是绝对不会受这些品质干扰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不消几秒钟,对候选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攫住面试官的心智。在余下的面试时间里,面试官会试图证明这个第一印象的正确性,为此会不停地问有诱导性的问题。

握手绵软无力或面试最初几分钟不直视面试官的眼睛,都可能导致负面的第一印象。但正面的第一印象可能同样肤浅---例如,候选人和面试官可能有共同的朋友,或相同的体育或其他爱好,因此,面试官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可是,握手绵软无力,与战略和分析思维能力有什么瓜葛呢?有共同的朋友,怎么能证明候选人具备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呢?

虽然这种即时决策[5],在预测一个人未来能否成功方面,已被证明几乎没有任何效度,但许多面试官都趋于受第一印象支配。如果接下来的面试没有章法,关键标准可能完全被抛到脑后。

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进行结构化面试或焦点面试。这类面试有助于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来评价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化面试或焦点面试,可以避免以表面的、不相关的印象(积极印象也好,消极印象也好)为标准,来判断候选人对职位的适合程度。

“非焦点面试不能准确预测候选人在未来职位上的表现,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反复证明,但非焦点面试法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反思与适应性是敏捷人才的标志

STAR方法,被广泛用于测验候选人的素质:STAR指的是,了解候选人处理某一情境(S)的方法,询问其曾完成哪些任务(T),采取了什么行动(A),产生了什么结果(R)。最近,人们对该方法做了修改,补充了反思或内省因素:即考察候选人从情境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传统的STAR方法,是让候选人用具体的成绩和成功,来说明他在团队工作中的作用。修正后的新版本与此相同,只是补充了反思(R)。反思能力是一个值得细致考查的方面,因为它对学习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敏捷人才至关重要。步骤6将深入探讨反思能力。

单纯检查候选人的优缺点是不够的,还必须考察其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和对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创新型人才和现代领导者从不忽视反思和内省。他们主动要求他人提供反馈信息,因为他们迫切地想分析自己的表现、经历和错误。因此,我主张所有面试都要考查候选人的反思能力。考虑到敏捷人才的特点,我建议在STARR方法中,再补充“适应性”(A)这一项。

针对所吸取的经验教训,候选人采取了什么明显的调整方案和实施举措?一方面,适应性是选拔敏捷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弄清候选人采取什么措施,实施从反思中得来的真知灼见,也是当务之急。毕竟,如果不做出积极响应,那么反思得来的经验教训,会变得一钱不值。因此,是敏捷人才,就应该展示自己的反思能力,以及将自己的觉悟付诸实践的能力。

表3.2是最终得出的STARRA方法中各个步骤的简要描述。

表3.2 STARRA-方法

如何实施

焦点面试通常包括与其他招聘决策者讨论---围绕具体的工作情境---候选人是否合适,他符合哪些条件,以及他有哪些技能和特点。

候选人与职位,是基本匹配还是完美匹配,99%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是否具备适当的软技能:与职位相称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之间的相辅相成。最近,Aquent猎头公司在对欧洲市场的研究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决定了要为焦点面试收集信息后,第一步要做的是与新职位的经理或主管进行对话,一起讨论候选人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品质,才能胜任该职位。如果想彻底了解情况,还应该与该职位所属团队的员工以及其他相关同事交谈。另外,还要加上来自人力资源经理的信息。毕竟,动机需求和个性特征等主题,通常不是直线主管重点关心的对象,需要找一位专家,协助制定基本标准。然后,要讨论这个职位的成功秘诀。说到底是回答下列问题:这项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品质才能把它做好?

双人面试原则

虽然结构化面试会使面试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多做几轮面试,每轮都有几个人参加,会使面试结果更好。最好由两个面试官一组进行面试,两位面试官各自做决定。在面试过程中最好准备一份表格,面试官可以根据标准给候选人打分。有了这张表格,招聘人员也可以在上面记录自己对候选人的看法。一定要把看法记在相关的选择因素旁边,这样,评论才能有针对性。在面试结束后,要让参与面试的面试官尽快填写反馈表。经验告诉我们,过了几天后,大多数面试官对面试过程的记忆会严重衰退。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喜欢在每次面试中,设两位面试官(双人面试原则),每个面试官分别记录面试时观察到的情形。

在面试过程中填写表格,可避免面试官放松对某一特定条件的要求,也可避免因判断力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使某一条件变得更加苛刻。然而,同时观察、倾听和做记录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往往高估自己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多任务神话

我一开始就发现,大部分人很难做到又观察又记录。人们通常觉得自己能够专注地同时做两件事,但事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大量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

华威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家研究了人们完成多重任务时大脑的活动。比如说,一边面试一边做记录,这时,大脑要在两个活跃区域之间快速地来回转换;事实上,我们只是在快速地轮流做两个任务,而不是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因此,效率并不一定高。荷兰版《国家地理》(2013年3月)中的一篇文章指出,多任务现象是不存在的,“除非是同时完成我们非常擅长的任务,如开车时听收音机,这时大脑转换得非常快,以至于我们以为自己同时在做两件事。然而,如果是同时做两件不熟悉的工作,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脑各区域之间的转换速度减慢,阻碍了任务的顺利完成。”结果导致错误率明显上升,事实如此,不承认也无济于事。对开车时打手机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多任务工作方式会导致更多的错误,但许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时代,也难怪人们想一心多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我们单位,人们认为,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人,要做到观察力充分集中,一次也只能做一件事。因此,我们总是成对进行面试,当一个面试官提问时,另一个写观察笔记。

组建人才甄选团队(www.xing528.com)

在准备工作的最后阶段,需要仔细考虑如何组建选择团队。一个完善的选拔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三到四轮面试。如果按我说的,两人一组进行面试,那么需要的面试官人数相当可观。除了合适的经理之外,我总是鼓励我的客户在甄选团队中,将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以及与该职位有密切联系的员工包括在内(这就是所谓的同伴选择)。未来将与新员工密切合作的相关人等,可能会非常清楚该职位所需的能力。此外,还可能有必要在选拔团队中,增加两个拟聘经理未来的下属。尽管大家普遍认为,不应该让员工挑选自己的经理,但也有确凿的证据说,就是要让员工选自己的经理。毕竟,只有这些人,才能确定候选人是否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当代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一个主要职责,是能够鼓舞和激励他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谷歌已经开始将一名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员工纳入甄选团队。这个跨职能的面试官,可能对填补职位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公司的利益,他肯定会非常重视保证招聘质量。

最后,我建议一定要选择最好的员工参加人才甄选团队。优秀的甄选团队,一定会选出最优秀的候选人。“一流玩家选择一流玩家,二流玩家选择二流或三流玩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老套,但是千真万确。

老练的面试问题

在进行实际面试之前,面试官应做好充分准备,并决定他们打算问什么样的问题。尽管候选人的回答可能会引出后续提问,但还是要提前起草几个基本问题,有备无患。这样也能避免不同候选人被问到完全不同的问题,导致对他们进行较为主观的对比---绝对不能这样。

应该问哪些问题,又该避免哪些问题呢?并不必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所问的问题,应该鼓励候选人向你透露如下信息: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他们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以及他们是否坦诚地谈论所犯的错误;

●开始下一步行动之前,他们是否花时间思考、计划、调整;

●他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灵验的面试问题,还有几个问题,来自谷歌前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拉兹洛·博克(Laszlo Block)和畅销书《雇人也需动脑筋》(Hire with Your Head)及《招聘与被聘指南》(The Essential Guide for Hiring&Getting Hired)的作者卢·阿德勒(Lou Adler)。两人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面试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雇主?

我经常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从人们谈论他们目前的职位或经理的方式上,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过分消极、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或喜欢自怨自艾的人,得到你公司的职位后,很可能会重蹈覆辙。我刚开始工作时,就错误地雇用了一个这样的人,结果可想而知,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很谨慎。

●你如何为自己设定目标?如何实现目标?请告诉我们,你如何使用STARRA方法开展工作?

优秀的候选人,可以详细而准确地描述他们的工作方式。事实上,他们会本能地与你分享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取得的成就中哪一部分是团队的努力。他们也会自觉地详细说明,如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调整目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你能讲一件和同事或客户发生冲突的事例吗?冲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不容易跟他们相处?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你的措施产生了什么效果?现在你什么都知道了,觉得那时应该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冲突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冲突是如何产生的,随后是否有反省过程,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你在什么情况下是团队中最有效的经理,激励队员实现目标?你有过什么计划,如何确保个人和团队目标一致?

●你的简历中漏掉了什么本该包括的或者现在想分享的内容?为什么会漏了?

●假设一个小时后,你需要离开办公室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客户晚宴,而你还有250封未回复的电子邮件等待处理。你如何解决这个困境?

通过该问题的答案,可以了解候选人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以及他们辨别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

●迄今为止,你最大的工作成就是什么?请与我们分享你是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完成工作的,用什么方法衡量自己的成功,以及你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

这个问题由卢·阿德勒设计,让候选人有机会陈述自己若干方面的素质。据此,可以了解他们如何工作和做计划,设定的标准有多高,以及他们如何描述成功。此外,还能了解到,他们是否有承认失败并对失败负责的意愿。

一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些问题最好不要问,因为它们不能加深对候选人或其反思能力的了解。有些问题则可能过于明显,每个候选人都会有所准备,得到的无非是些稀松平常的答案。引导性问题也应避免。如果问人们是否有“很多同情心”或“良好的管理技能”,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有”。要深化对候选人的了解,最好是问与核心选择因素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让他们举例说明,并将候选人的回答与自己的观察结果加以比较。

延伸阅读

专著

●Dave Crenshaw(2008).The Myth of Multitasking.How“Doing It All”Gets Nothing Done.Jossey-Bass.

●Edward.M.Hallowell(2007).Crazy Busy:Overstretched,Overbooked and About to Snap!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Shally Steckerl(2013).The Talent Sourcing & Recruitment Handbook.WEDDLE's.

●Ceri Roderick&Stephan Lucks(2010).You're Hired!Interview Answers:Brilliant Answers to Tough Interview Questions.Trotman.

论文

●Laszlo Bock(April 7,2015).“Here's Google's Secret to Hiring the Best People.”Wired.https://www.wired.com/2015/04/hire-likegoogle/Extractfrom his book Work Rules!(2015).

●Ben Slater(April 28,2016).“5 Interview Questions That Actually Help You Hire.”

●Eremedia.https://www.eremedia.com/ere/5-interview-questionsthat-actually-help-you-hi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