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评估工作环境因素:有效的方法探索

如何评估工作环境因素:有效的方法探索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清楚公司情况后,要评估公司现有的人才储备。只有两者基本相同,才能初步确定候选人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建议评估下列各项。这之后,就可以评估候选人在知识、经验、动力和个性上,能否对公司现有员工起到补充作用了。这种评估,可为衡量新员工在该职位上的表现提供有用的信息。琼潘纳斯强调说,精确地描述公司文化是极为重要的,是判断候选人能否完全满足要求的先决条件。

如何评估工作环境因素:有效的方法探索

我们建议优秀人才在考虑转换职业时,首先需要了解未来雇主的战略目标、文化背景、工作挑战及团队情况等,以此来判断是否与自己的需求、能力和个性相一致。而这点从雇主的角度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从雇主方面来剖析这一问题。

环境的变化,有时会使最大的优势变为劣势。”

——哈什·伯格尔(Harsha Bhogle),印度板球评论员及记者

选拔人才的第一步,是了解人才未来要面临的新工作环境,也就是工作情境。这一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不存在适合任意公司或任何可能情况的普适型能力及品质。然而,很多公司甄选人才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优秀的候选人有这种能摆平一切的能力。

普适人才的神话

才华出众的人在任何场合、任何可能的领导岗位都能成功,这种假设存在本质性错误。不论在体育政治还是商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都是在特定挑战与特殊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脱颖而出的。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处在某种环境,以及和技能与之互补的特定人群的共同努力。在曼联如鱼得水的运动员,到了阿贾克斯、切尔西或巴塞罗那,可能战绩平平。同样,安智银行的出色商业银行家,到了高盛集团,可能无所作为。很大程度上,成功有赖于个人才能与特定情境的协同作用。潜在候选人在此地、此景中,能否发挥其才能?他/她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文化相匹配,是否与其他团队成员的技能结构、人格特征及动机需求相融合?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构成了对潜在候选人极为具体的要求。另外,还必须确定候选人是否能够应对公司所面临的特定挑战。

白纸黑字概括背景

如何确定候选人是否匹配职位的特定挑战和基本要求呢?首先,要弄清用人单位的大致情况。它的策略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公司文化和管理及监管结构?面临何种挑战和困境?哪些人是关键决策者(包括高级管理层和董事及有影响力的员工)?管理者的独立性多大?是只让其充当训练有素的执行人,还是期待他们为公司的战略定位做贡献?这是否是一家中型公司,内部无真正的咨询人员,员工需具备实干精神外加战略眼光?

了解清楚公司情况后,要评估公司现有的人才储备。现有员工有哪些技能?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激励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什么人是他们最好的补充?

除此之外,还必须将候选人的需求、目标与公司目标进行比较和匹配。只有两者基本相同,才能初步确定候选人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

接下来,必须“由表及里”,透彻地了解候选人和公司的情况。为此,必须对候选人和公司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个过程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委托给直线主管或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完成。观察应涵盖以下3个方面。

(1)公司的战略和其他背景。

(2)公司文化。

(3)公司内部员工:团队内的匹配。

战略及其他背景

为了更好地描绘公司战略和其他背景,最好深入、细致地调查公司业务(宏观层面)背景、运营(中观层面)背景以及部门/单位(微观层面)背景。

宏观层面

对宏观层面或业务背景的评估,重点是关注业务目标:公司在哪个领域或业务部门运营,即从事什么业务?对在业务运营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市场、提案、客户和销售渠道,要做到心中有数。

中观层面

评估运营背景,即调查公司运营成功的缘由。建议评估下列各项。

---公司目标:公司更高远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公司的价值理念:公司信奉什么?有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如“诚信为本,注重合作,靠榜样力量激励他人,与内、外部客户坦诚沟通”。

---公司愿景:公司的远大抱负是什么?

---公司战略:公司采用什么方法实现目标?

---公司承诺:公司希望给公众留下什么印象

微观层面

对部门/业务单元环境的评估,包括评价拟聘敏捷人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是否与部门/业务单元合拍。进行该方面评估,应检查以下各项:

---候选人将与哪些人合作?后者已形成了何种能力和身份认同?他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管理者是哪些人?他们对员工在能力和身份认同方面有什么贡献?他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www.xing528.com)

---公司内、外部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该部门/业务单元的财务目标和其他目标是什么?

---关键创新是什么?

---计划有哪些重要的改革方案?

“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必须使人才的知识、个性和驱动力与公司的文化、战略及目标相一致。”

知道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就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这之后,就可以评估候选人在知识、经验、动力和个性上,能否对公司现有员工起到补充作用了。如果不了解公司情况,就无从知道什么样的人选适合公司,也无法有效地进行选择。只有在确定了公司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并且评估了候选人的特质及动机之后,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匹配。

如果要填补的是已有的职位,而该职位上的员工即将离职,则需要进行微观层面的工作环境评估,以确定离职者在该职位上的工作是否成功。这种评估,可为衡量新员工在该职位上的表现提供有用的信息。

文化

回答了有关运营环境和业务单元情况的问题后,公司的文化景象就基本清晰了。本章末尾提供的“延伸阅读”材料,有助于你进一步透彻地了解公司文化。

冯斯·琼潘纳斯(Fons Trompenaars)是一位荷兰裔法国组织理论家、管理顾问跨文化交流领域的作家。作为一位文化差异方面的专家,琼潘纳斯撰写的权威著作《驾驭文化浪潮》(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如果某种事物适合一种文化,那么它适合另一种文化的可能性就很小。”琼潘纳斯强调说,精确地描述公司文化是极为重要的,是判断候选人能否完全满足要求的先决条件。为了深入探究公司文化,琼潘纳斯与查尔斯·汉普顿-特纳(Charles Hampden-Turner)联手创建了一个文化模型,其中区分了7个不同的文化维度。此外,他还开发了一款“企业文化”应用程序,帮助用户精确地描述公司文化。另一款名叫“职业生涯”的应用程序,还在开发过程中,有望帮助用户判断候选人和公司间的契合程度。

团队内部匹配

甄选人才时,一个常犯的错误,是根据候选人的个人资料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职位要求,而不是以一个成功团队成员的标准来要求候选人。公司员工离职(退休或被重大晋升机会吸引而离开者除外),通常是由于与团队其他成员不合。将候选人与职位匹配,而不与团队匹配,是造成团队成员不合的根源。候选人与职位匹配当然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确定他是否与公司其他重要成员志同道合。这些人包括管理层,以及其他对公司事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候选人与他们之间是大致投缘,还是会冲突暗涌呢?他们之间个性互补吗?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某种情况下,或者说在任何情况/背景下,这些个性特征可能带来益处,也可能造成麻烦。”

——亨克·布鲁金克(Henk Breukink),监事会成员及高管教练

我建议你花点时间,弄清楚公司中最重要的人物有哪些。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些重要人物的能力和个性。需要避免的是直接雇用与当前管理层和员工类似的人,而应该力求组建一个成员间互补的团队。虽然许多企业声称已经这样做了,但实际上,它们很难贯彻这一理念。

实际上,人们不会自觉地去建设多样而互补的团队,而是自然而然地反其道而行之。没有接受过培训、不知道要提防同质性招聘的人,几乎都倾向于把自己作为基准,最终雇用极为相似的员工。这种心理现象称为相似吸引。这种现象的另一种形式是表面上雇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候选人,但事实上他与当前的管理团队毫无二致。比如,招聘来的是一个有移民背景的管理者,但实际上他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已经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不具备移民特征了,这就是“表面异而实际同”的典型例子。可以通过明确选择标准(步骤2和步骤3),利用加权反馈表,使这些标准客观化并对标准进行衡量,或可防止发生同质招聘现象。

10多年前,哈佛大学鲍里斯·格罗斯伯格(Boris Groysberg)和其他几位研究人员,对在全球金融界不同职位之间流动的顶尖人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重大发现之一,是求职者在换了一家公司后常常会业绩下滑。学者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的业绩高度依赖于与他人的互动,而跳槽使这种互动暂时中断,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公司文化和其人际网络。事实上,假如不是一个优秀的个体而是整个团队被收编到另一个公司(这在金融、会计和法律界相当普遍),负面影响就不那么严重了,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结论

选拔人才需要从公司层面到文化和团队层面,一级一级界定公司背景,然后制定候选人需要满足的标准。制定甄选标准,不能只考虑智商和经验,还要考虑那些适用于甄选敏捷人才的标准。接着是撰写职位描述,其中要包括公司环境因素,这有助于找到符合团队需求的合适人选。撰写职位描述很重要,但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

延伸阅读

专著

●R.Meredith Belbin(2010).Team Roles at Work.Elsevier Science Ltd.

●R.Hogan &J.Hogan(2009).Hogan Development Survey Manual(2nd Edition).Hogan Assessment Systems.

●Fons Trompenaars&Charles Hampden-Turner(2012).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Business.McGraw-Hill Education.

●Fons Trompenaars & Piet Hein Coebergh(2015).100+Management Models.How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Business Tools.McGraw-Hill Education.

论文

●Jean Martin&Conrad Schmidt(May 2010).“How to Keep Your Top Tal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https://hbr.org/2010/05/howto-keep-your-top-talen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