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人性。人性定理的具体定义指的是“人对自我的肯定原理”,即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自己服务。主要包括自我决策、自我肯定、自我中心、无限欲望以及自我异化五个方面。
1.自我决策
自我决策就是人具有选择自由的权利。例如“我喜欢鲜花”,这一选择无法被他人左右,“我”可以无条件地决定自己喜欢什么,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但“选择未来的职业”这类问题,并不是人性定理中的自我决策,因为职业的选择会被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并不是完全的自我决策。
2.自我肯定
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价值体现,探索自己存在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在寻求自我肯定。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因为自我意识产生较多的心理与精神诉求,如果不能自我肯定,就会觉得生活毫无乐趣,严重的甚至会患上抑郁症。
任何人在做某一件事情时,都是从服务自己的目的出发,这些动机之中包含了生存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这两方面。
在战乱时期,自我肯定的动机更加偏向生存的物质需求;而在如今和平的时代,自我肯定偏向于精神上的满足。
3.自我中心
人在诞生之初,会先产生“自我”的意识,然后才会产生“他我”的认知,可以说人认识世界的开端就是认识自我。这样的认知过程也会贯穿于人一生的认知世界。
尽管经过成长,人的认知愈加丰富,认知方法与渠道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但依旧改变不了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新事物的认知方式,这是根植在人类基因中无法抹除的部分。人们会认为,世间万物万事,都是实现自我肯定的渠道。
4.无限欲望(www.xing528.com)
人类的欲望主要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大类。人们在满足了生存欲望之后,就会开始追逐享乐欲望,而快乐是无边际的,代表快乐的欲望也无边际。当享乐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人就会开始将欲望转向精神层面,爱恨贪嗔怨皆是这类欲望的表现。
例如,人们经常阐述的欲望“成家立业,扬名立万”,前者大都是代表着“繁衍”的生存欲望,而后者则是精神欲望。人们认为通过扬名立万可以延续自身的精神生命,从而弥补短暂的肉体生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人正是因为有了思想,产生了时间观念,才会常常感叹光阴易逝、红颜易老。当生命周期无法承载思想的深度时,人们就会在精神欲望中投掷更多的精力,通过欲望的满足,获得自我肯定,然后感叹一句“不枉此生!”
5.自我异化
自我异化是当自我肯定无法得到满足时,形成的一种极端的自我否认。这里的自我否定,不仅是指对自身行为与认知的否定,还包含着与之前行为完全相反的选择。
例如,一个待人和蔼可亲的人,在某一个夜晚见财起意,抢劫了一个路人,这就是自我异化。这种自我异化来源于对金钱的渴望,即物质欲望的未满足。
人是矛盾的个体,在高尚的同时也可能会卑劣,在虚伪的同时也可以真诚,每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况时,会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人性决定的、无法更改的事实。
人性定理决定了其不可改变性。毛姆认为:试图考验人性终会失望,试图改变人性终会失败。因为不同的人,世界观、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只有拥有相似的精神世界的人才能够融合在一起。
如果将价值观与世界观没有相似之处的员工强行融合成一个团队,只能带来负面影响,这是领导者需要明确的观点之一。
许多领导者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不再试图改变人性,而是寻找拥有与企业相似价值观的员工,组建团队,并根据他们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帮助他们弥补自身的弱点,获得自我肯定,满足精神需求的一部分。
根据人性定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做到这四件事情:选拔员工、提出要求、激励员工、培养员工,这也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