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学科自身的反思成为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史亦如此。不过,学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期以后。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早期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在至今尚无专门研究。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早期是近代欧洲艺术史典范的建构、传承与流变以及“古典艺术史”传统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艺术史从一种与艺术家的教育和社会精英的业余爱好相关的活动发展为一门大学学科的时期。彼时,繁荣发展的印刷业、到意大利的旅行、遍及欧洲的“大游学”(the Grand Tour)和“学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Letters)将不同地区的艺术史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2],使之表现出显著的国际性。我们可以将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早期的艺术史称之为“古典艺术史”(Classical Art History)。因为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地位确立并被普遍接受,古典艺术代表的审美原则也构成了艺术史建构的指导原则。
从文艺复兴到1600年前后,意大利是艺术史创作的中心。艺术家和艺术史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通常被视为西方近代艺术史的奠基之作。[3]瓦萨里的传记本质上是一部“现代艺术史”,主要关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古物学家和艺术家对古代艺术和其他物质遗存的研究则构成了一部复数意义的 “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Arts)。正如著名文艺复兴思想史家克瑞斯泰勒指出的,现代的“艺术”概念是18世纪才确立的。在此之前,“艺术”的内涵极为宽泛,涵盖了人类所有的科学和工艺技术活动。[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的艺术观开始发端,但传统的艺术观仍持续存在。传记—艺术史和古物学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观念的艺术史。瓦萨里的传记通过典范艺术家的生平展示了绘画、雕塑和建筑的进步。古物学则展示了一种宽广的包含艺术史的文化史图景。因为古物学家主要将艺术品作为重建古代制度、习俗、宗教和物质文化生活的证据。17—18世纪,瓦萨里的传记—艺术史在欧洲被普遍模仿,成为艺术史写作的主导典范。同时,古物学也发展成一种泛欧洲的学术传统。其中,法国古物学家在发展系统的研究方法方面引领欧洲潮流。到18世纪晚期,艺术史创作中心逐渐从意大利和法国转移至德语学界。普鲁士古物学家和艺术史家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17—1768)的《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the Art of Antiquity, 1764)创立了一种新典范:艺术风格的发展及其文化解释构成史学的核心。19世纪早期,黑格尔将温克尔曼的文化—艺术史进一步扩展和升华,使之成为对整个人类精神探索活动的总结。从此,通过艺术史探索人类精神成了艺术史写作的使命。由于温克尔曼和黑格尔对艺术史的重塑,德语学界的艺术史学不仅迅速跃居欧洲前列,而且率先进入大学,成为一门具有公共价值的大学学科。(www.xing528.com)
在这一时期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瓦萨里、温克尔曼和黑格尔是三个里程碑式人物。事实上他们三人都曾被赋予“艺术史之父”的头衔。因此,本文以他们为主线勾勒这一时期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趋势,重点是他们创立或代表的艺术史典范的建构、传承与流变以及它们对于“古典艺术史”传统确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