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尘埃云中的飞行优化方案

掌握尘埃云中的飞行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空军技术应用中心人员正在装备探测仪器实际上,这种搜索多年都是“盲目”的,因为飞机在飞入尘埃云之前并不知道它在哪。▲美国远程核监视飞行50周年纪念当然也有些干扰因素,比如尘埃云过于稀薄或形状不规则、空气中的微粒被暴风雨冲掉、天气恶劣或空域狭窄等。飞机必须想尽办法发现并保持在尘埃云中。1996年美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9年10月1日美国空中核探测正式结束。

掌握尘埃云中的飞行优化方案

▲WC-135的气体和粒子采样吊舱

▲WC-135上用于搜集放射性尘埃的滤纸系统

核监视飞行任务一般分三类:例行任务、监视任务和特种任务。例行任务是在例行航线上搜集不同高度特定的背景辐射数据。监视任务基本上是搜寻可疑的尘埃,特种任务则是为获得已被美国探测网络或其它秘密手段测到的特定核试验的尘埃和气体样品,这可能需要随时进行大量漫长的远程飞行,20世纪60年代末一架B-52曾一次飞过72小时。有些任务长达数天或数周,要动用十几架次飞机搜索数千平方千米,主要是在太平洋上。

▲WC-135上的粒子搜集系统

常见的航线是在3048米高度从美国阿拉斯加埃尔森基地经北极到欧洲。这种极地航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北半球进行的核试验散布到大气中的任何核尘埃,最终都将被大气环流带到北极。其它航线还有从埃尔森到日本横田以及从横田到菲律宾和关岛,基本形成了环绕前苏联和中国的监视线。

美国空军技术应用中心人员正在装备探测仪器

实际上,这种搜索多年都是“盲目”的,因为飞机在飞入尘埃云之前并不知道它在哪。只能先飞到气象学家指定的最佳位置,然后以某种航线逐步扩大范围,必要时还要不时改变高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了能有限测向的先进探测系统,才能在约80千米半径内确定辐射云的位置。

▲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

也许是这种行动过于隐秘,反而有些独特。AFTAC人员的飞行服上从来不戴任何臂章,头上只戴黑色的棒球帽,身上只有军人证和日内瓦公约卡,在外国机场临时降落时不能透露身份,特种装备操作员(SEO)直到完成数月训练后才被告知要作什么。谁都担心故意穿过放射性烟云的风险,老兵们安慰说,这对健康的危害很小,而且事后一般都要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最令人感兴趣的气体是核爆炸散布到大气中的极微量放射性氙同位素,即使水下或地下核爆炸也会产生这种物质,其半衰期为12天。科学家相信,如果在数千千米外发生核爆炸,数天后仍然可能发现并搜集到核尘埃的微小粒子,此时爆炸的其它任何可见迹象都已落到地上,或被风、雨、雪消散得无影无踪。而且除核爆炸外,绝不会有任何其它因素会产生核尘埃,这种无可争辩的证据从太空是无法发现的,只有依靠空气采样和极微量分析。(www.xing528.com)

▲美国远程核监视飞行50周年纪念

当然也有些干扰因素,比如尘埃云过于稀薄或形状不规则、空气中的微粒被暴风雨冲掉、天气恶劣或空域狭窄等。飞机必须想尽办法发现并保持在尘埃云中。遇到下雨,就立即关上取样门,迅速换下滤纸,以免微粒被冲掉。

氢弹试验

虽然采样任务费时费钱,但最终的结论还是出在实验室里。那里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对样品进行认真分析,由于某些放射性成分的半衰期仅数小时或数天,分析必须马不停蹄,并有严格的程序以避免干扰性沾染。这些专家能详细确定爆炸的核武器的特征,结论迅速直接上报最高层。

原子弹实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采样机相继退役。1995年的TC-135飞行任务是AFTAC最后一次现役采样任务。1996年美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9年10月1日美国空中核探测正式结束。

不过,美军还是保留了这一能力,并在21世纪不断激化的朝鲜核危机中派上了用场。担负这一任务的是两架WC-135W“永恒凤凰”大气采样侦察机。由于朝鲜2013年1月不断宣扬将随时发射可能携带核弹头的“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该机型从1月底开始从日本冲绳嘉手纳起飞进行侦察活动,直到4月底才平静下来。

不过,在2013年1月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中,WC-135W到底有无收获秘而不宣,但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核试验中据说该机测到了大气中的氙样本,2009年5月的第二次核试验则没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朝鲜更加注重将核试验痕迹封闭在地下深处。

另外,2011年3月17日,WC-135W也从美国部署到日本,探测福岛核事故的污染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