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任务诡秘,20世纪50年代末的RB-47H机组恨不能化身无形。在工作之外,机组人员对机型、本部队、本场一个字也不能提;海外部署时常常夜间降落,藏在机场一端的独立机库;一个机组6人不允许同时公开出现,吃喝、外出都必须两三人一组;有任务时从宿舍到起飞线,要么把飞行服放在机库,要么外面套上便服,有的分遣队长干脆让机组一直穿着飞行服,以迷惑“坏人”。
▲参加过1956年4月侦察前苏联的RB-47K飞行员乔·格约尔夫斯
▲RB-47F由KC-97空中加油
RB-47的侦察任务多数在夜间,即使在白天,也在日出前起飞。为彻底保持无线电静默,起动发动机的信号是分遣队长在塔台上发出3秒的绿灯,两次3秒绿灯开始滑行。到跑道上,塔台会故意呼叫一架别的飞机(或者假设一架),通报天气数据给导航员。绿灯常亮一分钟,RB-47的6台发动机开到全功率,然后松制动。飞机在咆哮着冲向天空时,机尾会拖着浓浓的黑烟,这是用专门的水/乙醇注入系统制造的隐蔽效果。
驻日本的RB-47每次任务一般持续六七小时,不用空中加油,但每月一次的“东方快车”任务则需在冲绳上空加油,经台湾海峡,沿中国海岸南下,持续11~12小时。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电子目标不多,RB-47曾企图刺激部署在海南岛的战斗机起飞,以获取电子情报,但想尽办法也没用。当时的越南更是乏味,北部湾有时被RB-47机组称为“没劲湾”。不久,RB-47分遣队的保密纪律抛之脑后,甚至大摇大摆地白天起飞。
1964年中,越南局势紧张起来,两架RB-47H奉命专职伺候。此前的1962年,两架专门改装的RB-47H曾与147型无人机在古巴上演过一出双簧。在高空的无人机故意放大雷达特征,使自己看上去像是大得多的U-2侦察机。对方一旦发射萨姆-2防空导弹,其引信的信号就被无人机截获,发给RB-47,供记录和分析,后者也截获导弹制导雷达的信号。(www.xing528.com)
▲1956年春RB-47E机组在格陵兰图勒基地
然而,1963年当这对搭档准备就绪时,古巴人已经知道识破了这个伎俩。1964年,正当为朝鲜的萨姆-2准备这一招时,RB-47H奉命从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调往南越边和机场。截获萨姆-2引信信号的行动数次尝试,都毁于设备故障。直到1966年2月13日,在又一架诱饵无人机的牺牲下,RB-47H终于将需要的近炸引信、雷达制导和跟踪信号数据一网打尽。美国助理空军部长称其为近20年电子侦察最大的贡献。
不过,越战更多的是战术侦察需求,由美国空军和海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即可完成,陈旧的RB-47逐渐淡出,继续侦察前苏联一年后,于1968年谢幕。
▲B-47各型侧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