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1:
1960年12月19日傍晚17:50,一架P2V-7U从驻韩国群山的美军基地起飞,从海上低空朝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的长山列岛飞去。机上有机长、副驾驶、3名领航员、3名电子战军官,还有通信员、机械师和2名空投员,均来自国民党当局空军的“黑蝙蝠”中队,前一天,他们就秘密抵达韩国,从这里起飞,是为了延长在中国大陆夜间活动时间。
大约20:40,P2V-7U穿越渤海,由山海关低空入陆,向西经秦皇岛、昌黎、滦县,奔向唐山上空,约21时转向东北方的承德。
21:04,该机身后突然遭到连续两次猛烈射击,串串炮弹从其下方两百多米掠过。当对手贴近该机下方通过时,国民党当局的空军机组人员惊讶地发现:对方居然不是意料之中的战斗机,而也是一架奇特的大型飞机(此后,这种飞机一度被国民党当局空军内部称为“影机”)。
▲被我军击落的国民党当局侦察机
P2V-7U飞离承德后转道赤峰。21:10,机组电子战军官忽然监听到米格-17PF截击机的电子信号。后者很快追踪而至,连续三次开炮,炮弹偏左300米左右。
机动摆脱后,P2V-7U飞往张家口。约22:40,“影机”再度追踪而来,被超低空贴地迂回飞行摆脱。P2V-7U前往呼和浩特侦察后,向包头前进,次晨零时又经太原、石家庄,1:58抵达安阳上空。
▲被我军击落的国民党当局侦察机
约2:09,P2V-7U飞抵山东济宁,遭到地面约15具探照灯强烈照射,大、小高炮猛烈射击,估计发射炮弹600余发,机枪子弹五千余发,仍被逃脱。
2:28,P2V-7U刚离开曲阜,飞往临沂时,又有“影机”前来拦截。3:24,“影机”从其左后方开炮4次,偏高约180余米。
最后,该机经连云港,从海州湾脱离中国大陆,低空南下,飞返新竹。12月20日上午8:35落地,历时14小时45分。
▲P2V-7四视图
镜头2:(www.xing528.com)
1962年9月24日,美军一架RB-47电子侦察型又要进入敏感地区侦察。简令官一大早就给机组6人详细通报航线、时间、最新防御情报以及任务。10:15飞机从英国诺顿起飞,到达瑞典哥特兰岛以东的波罗的海上空后,开始按“跑道航线”盘旋。曾有一架瑞典萨伯-35“龙”式战斗机前来拦截,看清身份后离去。在后舱,情报机组3人开始对截获的信号进行记录、分析和定向,并相互通报各自负责的频段上的动向。
中午时分,情报员收到两个空中截击信号,一个无疑是一架雅克-25“闪光”歼击机的光栅扫描信号,听起来像牛蛙叫。另一个是螺旋扫描信号,后来发现是米格-19“农夫”B,在后方约80千米。遭到战斗机拦截是家常便饭,但情报员能从战斗机截击雷达和武器系统发出的信号察觉到,并通报给飞行员。
情报员有充足的时间将这些信号记录下来,并不断将其相对方位通知机长。副驾驶回过头来说,“从射击雷达看,他们有3架”,但不知何故没有发现第3个截击信号,或许它没开雷达。
这两架飞机在侦察机后方两三千米后,比侦察机高数千米处占据了有利位置。这时,情报员突然发现米格-19的雷达从搜索状态转入锁定状态。机长接报后,立即一边逃命,一边下令施放干扰。果然,对方的雷达锁定被破坏了,但此时这架米格-19已经飞到侦察机左翼外,情报员已能看清机尾的红星,显然正在向地面指挥员报告。后来才知道他将RB-47识别为“美国的B-52”……
如果执行任务时没有发现信号,飞行就显得漫长而乏味。于是就有人搞恶作剧,将电动玩具、口哨甚至蟋蟀的声音与导航雷达脉冲、燃料泵的电子噪声等混在一起记录下来,声称怀疑这是一种先进战斗机雷达的信号。返航两周后,有关部门的分析员就会提交报告,将这些把戏揭得清清楚楚,作为反击,他们甚至还能报告当时座舱的温度和蟋蟀的性别。
▲休息中的RB-47机组
镜头3:
1953年7月29日凌晨,一架RB-50G从日本横田起飞,到经常光顾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进行电子侦察,机上除11人的机组外,还有6名“渡鸦”(电子战专家的俗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6:15,高度6096米,距东南方的目标波沃罗尼角42千米。熟悉的米格-15又出现在云端,对方的地面引导看来是恰到好处,战斗机果断地开了炮,美机两台发动机立即碎片飞溅,一阵浓烟后右翼起火。机长匆忙下令跳伞,但也不知有几人跳出来,飞机就很快解体。
20小时后,一艘美国驱逐舰在日本海上救起了唯一的幸存者——副驾驶约翰·罗奇。后来又有3具尸体在日本海岸被发现,其余13人失踪。
▲20世纪50年代电子侦察机的机舱内部
美国声称这是一架正在例行“导航训练”的B-50(隐去了R字)。美国国务院向前苏联提出了2785492.94美元的赔偿要求,前苏联立即回敬以1861450美元的赔偿要求,为的是在1953年7月27日被美国F-86战斗机击落的一架从旅顺(当时驻有苏军)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伊尔-12运输机,机上21人全部遇难。后来几年,有人声称RB-50G上有人被前苏联俘获,因为前苏联巡逻船曾仔细搜索过这一海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