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市里的亲子活动,与几位年轻父母一块探讨孩子的早教心得。
我发现很多年轻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对开发孩子智力的理解就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做习题等文化知识。
事实上,想要帮助孩子开发智力,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智力?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核心又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父母在开发孩子智力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才能使孩子的智力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那么到底什么是智力呢?
有的年轻父母会认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就是智力,这样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确。智力不是指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而是指获取知识并恰当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孩子长大成人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迫于现实的压力,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为孩子的未来而担忧,他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他认字、数数、背古文……
父母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对孩子传授知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要知道知识绝对不等同于智力。
我们知道,知识是来自于实践的认识成果,可几岁的孩子并没有经历实践的过程,心智也没有达到能深刻理解的程度,所以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一种强行灌入的“零件”,而智力可以说是具有应对各种问题的行为能力,它包括空间知觉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它保证孩子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所以孩子的智力是指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多种能力的总和。这样说来,父母不能用孩子脑中的知识来衡量他的智商水平,否则就只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孩子的认知活动。
记得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幕:在一所幼儿园的课堂上,年轻的女老师问一群孩子:“谁来说说,雪融化了是什么?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回答。”这时,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回答道:“雪融化了是春天。”年轻的女老师立刻纠正说:“错啦!雪融化了是泥水。”小男孩露出很沮丧的表情,他小声地回答说:“哦,我记住了,雪融化了是泥水。”
读了上面的对话,相信父母们都会为那个小男孩感到悲哀。当然,不是因为他缺乏基本的物理常识,而是因为一对封闭的耳朵拒绝了一个诗一般浪漫而美丽的想象而感到悲哀。如今,孩子入学的门槛越来越高,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一系列的社会负担现在都已经蔓延到了启蒙孩子的幼儿园中,书香满屋却不闻孩子的嬉笑声,这真的是好现象吗?
外国的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分给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一张纸片,纸片上画着“O”这个图形,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却说也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他们有的说是“眼泪”,有的说是“肚脐眼”,还有的说是“围棋”“表”等,这些答案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如何被扼杀的?当然不是知识与年龄的增长,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同样拥有惊人的想象力。尽管他们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却始终保留着对知识的质疑态度,从来不会故步自封,而是认为知识永远没有穷尽。由于知识量的累积,反而让想象力更加天马行空。如果爸爸妈妈让孩子过于相信知识,而忽略孩子的想象空间,就可能让知识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最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记得在国外某档儿童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一幕:
主持人笑着问一群四五岁的孩子:“两只马和两只牛相加等于什么?”
观众席上的家长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知道这道题根本没有答案,因为不同的单位是无法相加的。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一位五岁的孩子却给出了一个创造性的答案。(www.xing528.com)
他回答说:“等于四只吃草的动物……”
家长们都惊讶地尖叫起来,随后便开始鼓掌,他们没有想到,一位五岁的孩子居然能够给出这样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他的知识存储量肯定不多,但是他却利用不多的知识,通过观察、思维,让自己的智力得到了质的飞越。
果果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一次果果爸带他去逛花鸟市场,他站在一个小笼前面,看着笼子里的小鸟问果果爸:“为什么这些小鸟不飞走呢?”
果果爸说:“因为有笼子啊!”
果果皱了皱眉头,小嘴嘟着说:“小鸟为什么不带上笼子一起飞走啊?”
果果爸笑着回答:“因为笼子重啊!”
“为什么不换一个轻的笼子呢?小鸟就可以飞走啦……”
果果爸突然不知如何回答,就说:“因为笼子是它们的家。”
果果这才点了点头,“哦”了一声,好像真的相信了。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可父母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输在起跑线上,从十月怀胎开始就拟定了种种严格的教育计划,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正是这种现象束缚住了孩子的思维和智能,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存在疑问:明明是帮助孩子增长知识的早教,为何会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呢?知识与智力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虽然孩子的智力高低与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孩子智力的高低也取决于知识量的多少,但是有的孩子积累了很多知识,却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些知识,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而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式地记忆,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也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知识量丰富,但是智力却很一般的主要原因。有的孩子却能将头脑中的知识运用到思考之中,让智力得到飞越式地发展。
事实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部分来源于天生,而小部分来源于后天培养。爸爸妈妈应该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沃土,而不是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那样只是拔苗助长,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而且,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只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最终成为孩子思维上的“枷锁”。
爸爸妈妈在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填鸭式地教育方式,而要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心理健康及个性培养,要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运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知识上和智力上得到双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