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87岁的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在垄断资本和国防军的支持下,立刻制定新宪法,取消总统职务,颁布《德国国家元首法》,规定将德国总统和总理的职位合二为一。“元首兼总理”希特勒独掌军政大权,拥有武装力量最高统率权。
希特勒是一个狂热的煽动者,他的演说掺杂了德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哀婉和多愁善感,最能打动德国人的心。当他谈到“祖国”“人民”“牺牲”等词语时,声音就变得沙哑而刺耳,大量的德国群众为之激动如狂。他宣称“第三帝国”已经到来,集合在他周围的群众真的把他当成了“上帝”。
希特勒在获得最高权力后,开始逐个实现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中立下的人生目标。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和解散其他政党。他颁布《禁止组织新政党法》,规定纳粹党是德国唯一的政党。他依靠这个党获得政权,自然也希望依靠这个党来管理国家。到1938年,希特勒实现了“党国一体”的目标,他得意地说:“民族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大保证在于纳粹党对国家及其一切机构和组织有了绝对控制。”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巩固统治,一方面对民众实行欺骗,一方面对民众实行严密的监控和残酷的镇压。这些监控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党卫队、盖世太保和集中营。德国的每个地方都有一到数名情报员,每名情报员又拥有自己的“眼线”,充当情报员的包含社会的各个阶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密切监视着德国老百姓的一举一动。
纳粹的触角伸到德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众只能参加纳粹组织的娱乐活动。青少年和年轻人都被灌输纳粹精神,接受法西斯训练。希特勒曾要求把青年培养成“使全世界都望而生畏的青年”“残忍的青年”,“要在他们眼睛里看出骄傲的神色和猛兽般独立的光芒”。
当然,希特勒也注重发展经济,并逐步建立起了纳粹经济体制。他大肆鼓吹“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强制工人阶级去从事繁重的劳动,工人不允许罢工、集会,工资待遇都是规定好的。农民则按国家规定种地,不许出卖土地,也不许荒废土地。纳粹力图建立一种国家保护主义经济,一种脱离世界经济市场的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
纳粹理论强调,德意志社会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然而在各种有毒思想的侵害下,社会成员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造成了社会的分裂。纳粹的任务就是创造新的国家。以“德意志劳动阵线”作为载体,目的在于实现所有劳动者的联合。它规定工人可以带薪休假,经常组织工人观看话剧,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接受业务进修,等等。
1937年,纳粹掀起了生产“大众汽车”的活动。希特勒宣称,要实现德国“每个德意志职工都拥有一辆小轿车”的成绩。他下令生产只销售900马克的汽车,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德国职工出售汽车,并聚集了大量资金。(www.xing528.com)
他还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宣扬纳粹主义的企业标准:“干净的厂房、绿色工厂、无噪音,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备以及提供热气腾腾的饭菜。”为此,政府共修建了2.4万个更衣室和洗漱池、1800个餐厅以及1.7万个工厂花园和3000个运动场。
此外,当局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范围,规定40岁以下的工人和职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纳粹政府的领导人戈培尔说:“魏玛不是从个人出发,我们并不代表这种观点,以为必须给饥饿者饭吃,给干渴者水喝,给没有衣服穿的穿衣服——这不是我们的动机。我们有另外一种动机,概括成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民族,旨在世界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虽然希特勒在上台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例如欺骗、嫁祸等,但整体来说,他的当选确实是德国人民投票的结果,4200多万德国人中就有3800多万投赞成票。这些德国人之所以相信希特勒,除了他精湛的演说技巧、高超的煽动才能,还有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失望,以及对希特勒描绘的“打倒《凡尔赛和约》”“重建伟大德国”的期望。
【相关链接】
德意志劳动阵线
1933年5月2日,在政府的命令下,“保护德国劳动界行动委员会”使用武力占领了工会机构,逮捕工会领导,取缔了所有的工会组织。5月10日,“德意志劳动阵线”在柏林成立,莱伊博士任头目。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劳动阵线不同于传统的工会,“它不是解决工资等问题的场所,应该是解决更高层次问题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