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尔危机的解决,标志着魏玛共和国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史称“黄金二十年代”。德国以放弃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为代价,促进了两国的和解。到“黄金二十年代”末,德国的经济已经接近战前水平,再次超过英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国家。在“黄金二十年代”,德国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魏玛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创造力,让柏林成为欧洲文化都城,与巴黎和伦敦媲美。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鲁尔危机的解决,标志着魏玛共和国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史称“黄金二十年代”。创造这个相对稳定局面的代表人物,是在鲁尔时期临危受命的德意志人民党主席古斯塔夫·斯特莱思曼。

稳定的国外关系是共和国发展的必要前提。斯特莱思曼担任外交部长后,德国对外关系进入新阶段,他主张,利用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搞东西方平衡外交,摆脱外交孤立状态,恢复大国地位。

对于地处欧洲中心的德国来说,处理东西方关系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在东部,德苏关系开始正常化,虽然幼小的苏维埃政权曾被德国勒索过,但战后两国都是凡尔赛体系压制的对象,存在合作的基础。

在西部,美国开始替代法国成为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国。1924年,由美国主导的《道威斯计划》允许美英出资贷款给德国;后来的《杨格计划》又最终确定了德国财政自主权。与此同时,德法关系开始好转。德国以放弃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为代价,促进了两国的和解。

20世纪20年代的斯特莱思曼的外交简直是一个奇迹,它基本恢复了德国的强国地位。以此为基础,德国的经济也逐步走上复兴之路。国外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有效缓解了德国缺少资金的难题。企业重现活力,印有“德国制造”的大件工业品又开始活跃在世界市场。

到“黄金二十年代”末,德国的经济已经接近战前水平,再次超过英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但这种“经济繁荣”很虚弱,缺乏独立的国民经济基础。对贷款的过度依赖决定了德国经济并没有走上正常道路,尤其中下层民众处于不利的地位,失业率一直偏高,德国社会的紧张感再次出现。

在“黄金二十年代”,德国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魏玛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创造力,让柏林成为欧洲文化都城,与巴黎伦敦媲美。在文学上,出现了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大文豪,前者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历史上出现了传统派与民主派的分歧,前者颂扬国家和实力,对民主和共和持否定态度;后者反对把德国理想化,体现德国历史的延续性。(www.xing528.com)

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爱因斯坦开始致力于场论研究,青年物理学家纷纷开拓新的领域,施勒丁格尔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奖,海森贝格获得1932年的诺贝尔奖。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纷纷会聚德国。

社会学也获得较大发展,这个时期最出色的社会学家当属马克思·韦伯化学进展较为逊色,但取得的成果也不容忽视。随着民主政体的确立,教育领域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总体来说,魏玛文化是当时一连串文化现象的总和,并不是一种特有的共和国文化形式。在那时,各种“主义”层出不穷,反映了民主共和国对各种文化创造的容忍度。先锋派艺术家们从美国引进了舞蹈好莱坞电影爵士乐橄榄球等,在德国引起了轰动和模仿。

但另外一部分人则看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巨大的危险,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致力于揭露现代人的焦虑和冲突;还有一部分人则试图用一场“保守的革命”来改变美国化的进程,呼吁第三帝国的到来。德国成为包容各种矛盾对立的试验场,以及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在德意志的千年历史中,魏玛共和国犹如短暂而绚烂的流星,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与叹息。民主的花朵第一次开放,却没有结出果实。沉重的战争包袱让共和国的脚步变得徘徊,共和在一次次的对抗中走下来了。最终,魏玛精神变成了历史的记忆,等待德国人的重新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