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的时刻到了。既然挑起了战争,德国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在战争结束3个月后,协约国们经过幕前或幕后的讨价还价,终于拟出了对德国和约的初步条款。特别是法国、英国和美国,他们各怀心思,希望狠狠宰上德国一笔。
和会主席克雷孟梭对德国代表说:“你们向我们要求和平,我们同意把这和平交给你们。”不过他没有说出潜台词——你们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协约国不允许德国对和约内容有任何反对,只要求德国在14天之内提交书面意见。
战后动乱不堪的日子里,德国人对于战败的后果考虑还比较少,甚至抱有幻想,认为他们有权得到一个公正的和约。结果当1919年5月已经通过战胜国同意的条约文本在柏林发表时,几乎整个德国都震惊了。
柏林举行了示威游行,谢德曼总理在群众集会上指责和约是“可怕的、谋杀性的魔锤”,并表态:谁签这个和约,谁的手就要烂掉!集会上大家一起高唱《德意志之歌》。
5月29日,德国外长兰曹向和会主席提出德方的回复,同意了大部分条款,但要求成立一个“公正的委员会”来调查战争的责任问题。
17天后,和会向德国递交了和约修正稿,并附送照会强调:“今天这一条约文本,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如果德国没有在5天之内做出答复,协约国将以武力实施和约条款。
魏玛政府从上到下都反对这个和约,德国所有的党派也是一样。不仅德国国内群情激愤,就连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决不会签署这份协议。”
只有法国人心安理得,为了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对法国的苛刻条约,这一次“以彼之道反施彼身”,法国人横下了心要把那一次的耻辱洗干净。为此,法国专门挑选了1919年1月18日召开巴黎和会,就是为了羞辱德国。因为在48年前的这一天,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www.xing528.com)
6月20日,不愿签署和约的谢德曼内阁辞职,社会民主党古斯塔夫·鲍威尔成为总理,组成新的内阁。艾伯特总统也想辞职,但被劝阻。他不止一次询问兴登堡,陆军能抵挡协约国进攻吗?这位最高统帅表示:“重新开战或许最初能在东线获得短暂胜利,但最终无成功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在包含敌人强加条件的协约上签字。”
在最后通牒前的几个小时,国会最终以273票赞成、138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赞同”签署和约。6月22日,新外长赫尔曼·密勒在凡尔赛宫镜厅代表德国签字。那一天,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号召人民准备报复;《前进报》规劝人们接受现实,自强不息,争取复兴国家。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是严厉的,战胜国自己做法官,把战争的所有责任全部加到德国及其盟国的头上,把制裁、勒索德国满足自己的利益作为首要目标。主要内容包含3个方面:第一,列强们剥夺了德国全部的殖民地和海外属地,德国本土也被割去了13%的土地。第二,在军事上,规定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废除总参谋部及类似组织,不得拥有重炮、重机枪、坦克、主力舰、舰艇和空军;规定莱茵河右岸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费用由德国负担。第三,德国先支付200亿金马克的现金或货物,剩下的具体细节交给协约国特别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协约国可以自由地向德国输入任何货物;易北河、涅曼河、多瑙河等被宣布为国际河流。
整体看来,《凡尔赛和约》就是一个掠夺性的条约。德国一共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30万人口。《凡尔赛和约》不仅成了套在德国人头上的枷锁,也成了刺在德国人心头的尖刀。德国人对这个辱国丧权的条约充满了仇恨,德意志土地上的复仇情绪,给新生的国际联盟蒙上了阴影,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相关链接】
鲁尔事件
1923年,因为德国不能按时支付赔款,法国连同比利时占领了德国的鲁尔矿区。德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消极抵抗,号召鲁尔矿区的矿主、工人不挖煤、不买卖、不运输,总之就是消极抵抗法国。法国看到这样情形,就强迫工人上班,甚至武力镇压罢工。但德国政府无视法国的占领,并颁布法律,凡是与法国人做买卖的,一律判刑,同时并以此为借口,完全停止支付赔款。这样的对峙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在英美等国的干涉下,法国撤出了鲁尔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