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成为普鲁士最大的流氓或最杰出的人物。”这是俾斯麦广为流传的名言之一。他还因一段话被人们称为“铁血首相”:“当代的最大问题不是靠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1815年,反法战争胜利,但松散的“德意志联邦”让德国依然分裂。这一年,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对德意志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拿破仑。这个小男孩,就是俾斯麦。
作为勃兰登堡下层贵族的后裔,俾斯麦继承了容克的专横暴戾——他一生经历过25次决斗——但他的母亲带给他诸多资产阶级的教育和影响。在他17岁那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由于性格狂妄,经常惹是生非。毕业后,俾斯麦经营起自己的第一份产业。
他不像别的贵族弟子一样坐吃山空,为了解决家庭财务问题,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计划,不久就赚得盆满钵满。经商的经历,让他从极端保守派变成了现实主义强权政治家。
1815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驻联邦公使,就在这时,他显示出了他的强悍。按照惯例,只有奥地利代表可以在议会上吸烟。可俾斯麦也掏出雪茄大口抽了起来,还挑衅地看着奥地利代表。他的行为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却也无可奈何。
在担任公使的9年间,俾斯麦充分了解到德意志的邻居们都反对德意志的统一。他特别欣赏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德意志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俾斯麦自然认为,普鲁士最有资格成为“支配其余各邦”的邦。
绝不向任何人低头,却又有全局眼光,他的顽强、敏锐以及傲慢都给普鲁士国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王甚至批示:“等到短兵相接时,再用此人。”
1862年,德皇威廉一世为了扩充军队,与议会发生严重冲突。威廉一世走投无路,绝望地准备退位,并拟好了退位诏书。这时,俾斯麦的好友罗恩向国王推荐了他。9月18日,俾斯麦收到了一封著名的电报:“柏林,1862年9月18日。危险临近,速回!”
4天后,俾斯麦出现在威廉一世面前。经过会谈,国王撕掉了退位诏书。走出王宫时,俾斯麦已经是普鲁士的首相了。他向国王表示:“在这种形势下,我宁可与陛下同归于尽,也不会在您同国会统治者的斗争中袖手旁观。”
曾经胡乱开枪导致柏林巷战的威廉一世,虽然能力平庸,但他懂得把权力交给最有才干的人,并且用人不疑。他也坚信,普鲁士肩负着统一德意志的大任。这种君王和宰相的协作,竟然持续了30年之久。(www.xing528.com)
出任普鲁士宰相的俾斯麦并没有鲁莽行事,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欧洲形势,因为德意志统一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它牵动着整个欧洲。出现在俾斯麦眼前的是一片大好的局面:
国际上,英国忙着拓展海外的殖民地;俄国致力于内部的农奴制解放;美国陷入南北内战。除了法国,大家都无暇顾及德意志。国内,奥地利在与邻邦的战争中大伤元气,而普鲁士却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似乎,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普鲁士振臂一呼了。
俾斯麦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人,他把整个欧洲当作棋盘,小心掂量着每个列强。1862年,他发表演说:“德国期待的不是自由主义而是权力。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可以实行自由主义,不会有人让它们发挥普鲁士的作用。普鲁士必须积累自己的力量将它掌握在手中以等待时机……这种时机已经被错过好几次。”也就是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铁血政策”,他也因此被称为“铁血宰相”。
这次演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它并没有打动普鲁士的资本家们,反而使得俾斯麦被谴责为“牛皮大王”和“战争煽动者”。甚至连国王都深感忧虑,皇后也极力劝说国王辞掉“危险的俾斯麦”。但最终,俾斯麦以他的坚定和果断打消了国王的念头。
面对反对自己的人,俾斯麦软硬兼施,动用一切手段,让保守党和进步党最终都认可了他。他们发现,这位宰相是真的在为普鲁士的利益而斗争,大家纷纷配合他的统一大业。下一个目标,就是统一德意志。
【相关链接】
“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
当统一德意志的呼声成为主流后,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观点:“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大德意志”是在现在德意志联邦的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由奥地利国王担任德意志皇帝;“小德意志”是由普鲁士吞并其他小邦国,形成单一的德意志,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德意志皇帝。围绕这两种思路,普鲁士和奥地利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