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或者是其他活动,都离不开谈判,通过谈判而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协议并通过认真履行使双方获益。而谈判行为是一项很复杂的交际行为,它伴随着谈判者的言语行动、行为互动和心理互动等多方面的、多维度的错综交往。谈判过程中,作为代表一方利益的谈判者,你能否成功识别出对方的现实动机和长远目的、对方派出人员的权限乃至其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着谈判的成败。
谈判实景一
在美国某乡镇有一个由12个农夫组成的陪审团。有一次,在审理了一项案件之后,陪审团中的11个人认为被告有罪,只有1个人认为被告不应该被判罪。由于陪审团的决议只有在其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于是这11个农夫花了一白天的时间,去说服那位与众不同的农夫改变初衷。傍晚,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那11个农夫都急着要在大雨之前赶回家,好把放在屋外的干草收回去,可是,那个农夫却仍旧不为所动,坚持己见,11个农夫个个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立场开始动摇了,最后,随着“轰隆”一声雷鸣,这11个农夫再也无法等下去了,他们转而一致投票赞成这个农夫的意见:被告无罪。
在这一谈判案例中,这位胜利的农夫在面对强大的谈判阵容的时候并没有轻易就范,而是利用了其他农夫都急于结束谈判的心理,向他的对手们展开心理攻势,让对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群农夫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认为被告无罪。
谈判实景二
1983年,我国某法学家在联邦德国举办的国际刑法研讨会上,应邀做了关于当前中国刑法发展的报告。报告结束后,有人提出:“人们在行为当时,怎样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呢?假如一个人在马路上踢足球,在踢的时候并不犯罪,但后来踢碎了附近的门窗玻璃,因而可能事后判了罪,对这一点,行为人怎样能预先知道呢?”报告人面对这个难题半开玩笑地说:“世界各国人民都爱踢足球,我们也在提倡,所以你可以放心,不至于因踢足球而被判刑。”
很明显,报告人的回答是答非所问的,然而全场立即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可见答非所问在特定的场合中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答话技巧。
美国谈判学会主席、谈判专家尼尔伦伯格说,谈判是一个“合作的利己主义”的过程。而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双方都必须按照谈判结果行事,这就要求谈判者应以一个真实身份出现在谈判行为的第一环节中,去赢得对方的依赖,继以把谈判活动完成下去。而事实上,双方都希望谈判结果能利于己,谈判者又很可能以假身份掩护自己、迷惑对手,取得胜利,这就使得本来很复杂的行为变得更加真真假假,真假相参,难以识别。
谈判实景三
有一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当记者问到美国潜艇数字时,基辛格巧妙回问,用反弹术回避了。
请看基辛格与记者的对话:(www.xing528.com)
基辛格:“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
同时,谈判中,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对于我们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套儿”。从这个角度看,领导者在谈判的时候,只有懂得从对方心理角度出发,在陷阱面前懂得说话迂回,才能操纵对方心理,并反败为胜,取得谈判的主动权。
基辛格真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面对记者的刁难性发问,他并没有直面回答,而是反问记者,使记者落入了他的圈套,从提问变为被问,由主动变为被动,结果自己无言以对,好不尴尬。
1.懂得巧妙反击
一场谈判如同一次战斗,要准备许多的材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决策,大家都没长后眼,不能未卜先知,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对方设定的陷阱中。为此,懂得掌握对方心理,巧妙反击就很重要。谈判中,谈判者在遇到对方的语言雷区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应用迂回的语言,保护自己的利益,取得谈判的胜利。如果正面回答,就很可能撞到对手的枪口上。
2.采用迂回的说话方式
谈判者需要明白,谈判是富有竞争性的合作,虽然不是战争,不是你死我活,你输我赢,但是谈判也绝不是找朋友,推心置腹。在谈判中声东击西,迂回式说话也是自我保护、扰乱对方方寸的心理战术,更是谈判高手惯用的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