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言语的锋芒打动对手

用言语的锋芒打动对手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犀利的语言隐藏在话语中,通过语言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令其知难而退,最终达到征服对手的目的。他那软中带硬的语气,无一不透露出犀利的意味,语言内容中带着比较强硬的成分,令秦军刮目相看。换句话说,我们说话的态度是柔和的,但话语中却包含着强硬的成分,这样犀利的语风会令对方刮目相看,比如“听你这么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独特的礼貌方式”。

用言语的锋芒打动对手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语言的表达方式则是多种多样,时而柔和,时而犀利,时而强势。在其中,“舌战”是人们语言的激烈形式之一,同时,舌战也是一场智力的较量,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犀利”的语言,适时说一些“硬话”。犀利的语言是指在语言表达的内容中有比较犀利的成分,相应地对语调、语气都有特殊的要求。把犀利的语言隐藏在话语中,通过语言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令其知难而退,最终达到征服对手的目的。

谈判实景一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打击,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虽然弦高这话说得十分客气,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犀利的语气,他的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早已经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了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仪之道,如果秦国不识相,那就只好兵刃相见了。他那软中带硬的语气,无一不透露出犀利的意味,语言内容中带着比较强硬的成分,令秦军刮目相看。

谈判实景二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展开了一场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如此一句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到了论辩结束之后,里根顺利地当选总统。

谈判心理策略分析

面对蒙代尔的攻击,作为年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开口大骂,只会有失身份,但如果装聋作哑,那么在蒙代尔的锐气面前又显得气势低下了。于是,里根客气地予以了反击,犀利的语言中抨击了蒙代尔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貌似客气的一番说辞,却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方的“不成熟”,有力地反击了对手,在观众面前树立了自己更能胜任总统的印象,他那犀利的语言,使得自己最终赢得了胜利。(www.xing528.com)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犀利且具有迫人的意味呢?

1.柔中带硬的语气

为了使整个语言表达彰显出犀利的语风,我们在说话时需要使用柔中带硬的语气。换句话说,我们说话的态度是柔和的,但话语中却包含着强硬的成分,这样犀利的语风会令对方刮目相看,比如“听你这么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独特的礼貌方式”。

2.巧用“绵里藏针”

我们在说话时需要巧用“绵里藏针”,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这样才能击中对方的要害,令其刮目相看。

3.委婉含蓄的表达

犀利的语风是隐藏在字里行间,不需要直接用强硬的话说出来,因而,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需要使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话说得很艺术,又能对他人心理造成影响,让对方明白你话里的锋芒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