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剂成瘾在西方社会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说在美国15岁以上的人中,约38%有过食用致幻剂的历史。在我国,尚未形成致幻剂药物使用和滥用问题,但也必须防患于未然。
致幻剂是一类化学上多不相同的化合物,却能引起视、听、嗅、触等感观方面的幻觉,使人脱离现实,产生认识和知觉的紊乱。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以引起类似精神病行为的症状,所以,药理学家们也通常把它称为致精神病药或拟精神病药。
致幻剂大部分从植物中得到。西方国家发现的致幻剂有120余种。主要流行以下几种:
1.麦角酰二乙胺(LSD)
麦角酰二乙胺又称拟精神病药,是从麦角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麦角是麦角菌寄生在麦类植物获得的一种天然产物。
1935年,瑞士生物化学家W·斯特罗尔与阿·霍夫曼从麦角菌中提取了一种物质,命名为麦角酸。使之与二乙基酸胺混合,得到一种新物质,取名为麦角酸二乙胺,即LSD。1938年,斯特罗尔写出了其分子式。5年后的一天,霍夫曼在实验中偶然接触了LSD,当时并未在意。但只过了一会儿,他就感到头晕和情绪不安,无法继续工作。据他后来回忆,在回家的路上,他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幻觉的世界:“我的精神错乱。任何声音,如过往汽车的马达声,都会在我的头脑中引起幻觉,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后幻觉和颜色不停地变化着,就像一个万花筒。回到家后我躺在床上,眼前还一直涌现着许多五光十色离奇古怪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两小时。”待神志清醒后,霍夫曼马上对实验室的各种物质进行清理,并对LSD进行了重点实验。结果证实,他与同事在8年前合成的这种物质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致幻药。
有关LSD的研究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兴趣。50年代,涉及LSD的论文达几百篇,但人们仍未搞清它的致幻机理。不过科学家们一致同意,LSD对人体的各个部位均有刺激作用,尤其对人脑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它所产生的躯体效应属拟交感性质,如瞳孔散大、血压上升、心动过速、反射亢进、恶心无力和体温升高等。它在几分钟内使吸毒者感到头晕、无力、嗜睡、恶心和知觉异常;随后可有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感觉,使吸毒者歇斯底里地大喊大笑,以图缓解这种内在的紧张;2~3小时后,可以使吸毒者产生幻觉,波浪式地重现知觉的变化,如把大的东西看成小的,把小的看成大的,对听到的声音不能判断它来自何方。吸毒者一会儿高度紧张,一会儿又放松警惕。相当多的吸毒者还会有一种害怕身体被袭成碎片或崩溃的感觉。
吸毒者在使用LSD之后,头脑中现在的所见所闻和以往的回忆交替重叠,使他不能判断哪些是记忆的,哪些是现在的,使他处于不断变换、杂乱交错的幻觉包围之中,一些吸毒者会出“联觉现象”,如觉得自己“看见”了声音,“听见”了颜色。
LSD对吸毒者产生长期的严重的心理损害。吸毒者往往因它而发生“坏的幻觉”,这就是对狂妄、惊恐的强烈体验。在这类整日的折磨之中,他们往往处于一种异常忧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不能自拔,从而诱发严重的类偏执行为和延长精神病发作,企图用自杀手段寻求解脱,或者用吸海洛因等毒品来寻找庇护。一些吸毒者会面临另一种危险,那就是在经过类似突然醒悟的幻觉中往往得出结论:自己是“上帝选中的救世主”,或者“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在这类自以为具有超人力量的幻觉支配下,吸毒者会有一些致命的举动。例如,当年美国电视界名人阿特·灵克莱特的女儿,在使用LSD之后企图从12层大楼顶上飞离大厦。结果,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在幻觉中可悲地丢掉了性命。
50年代,LSD还仅限于科学研究之用。一些科学家在做动物实验的同时,也请一些志愿者参加实验。不久,LSD的致幻作用引起了一些学生、作家的注意。他们企图用它来进行“自我探究”。一些鼓吹者和商人趁机进行宣传教唆。短短几年中,LSD便在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特别是在1962~1969年间,LSD在美国泛滥一时。直到1977年,美国18~25岁的青年中还有1/5的人时常用LSD等致幻药毒品。
如今,世界上许多地区已有大量地下药厂生产LSD毒品。它被制成无味无色的药丸或胶囊。每粒卖价4美元左右。尽管单剂价钱低,但相对其重量来说LSD是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因为1克LSD可制成4000剂药丸。(www.xing528.com)
LSD合成之初,有人曾建议把它作为心理疗法的辅助药,或用它减少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但是,所有关于LSD的这些应用都被摒弃了,因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表明,LSD并没有什么医疗作用。
2.麦司卡林
麦司卡林是墨西哥威斯仙人球的主要成分,存在于仙人球膏之中,又称为皮约特。其化学结构与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颇为相似。它无医药用途。美国北部的印第安人把这种仙人小球上割下的小冠(或芽),阴干后制成褐色坚硬的圆盘状物。食用皮约特后能获得致幻效应。“跳神者”服用后产生幻觉,就说是“神”附身。美国北部的土著教会,把食用皮约特作为宗教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麦司卡林使用者的兴趣主要在于具有独特的精神效应和感知强化的作用。如口服麦司卡林后,可产生强烈而清晰的视幻觉,看见鲜艳的彩色光线、几何图形、动物,并常伴随颜色、距离和知觉的错位。使用者通过服用其丸剂、溶液,追求感觉上的歪曲和愉快。
3.裸盖菇素(赛洛西宾)
裸盖菇素存在于多种野生蘑菇中。其产生的幻觉及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与麦角酰二乙胺相似,但其作用维持时间比后者短得多。它在整个中美洲,被用作宗教的“圣餐”。吃了这种蘑菇,经过一段时间,可引起幻觉,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欣喜若狂的滋味。这些野蘑菇生长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中美洲和美国的西北部。其致幻的物质为4—翔基二甲色胺。
4.蟾酥碱
蟾酥碱通常由蟾蜍腮腺和皮肝的分泌物中获得。生长在拉丁美洲的海地和委内瑞拉的一种树的种子中,也含有此种物质。人们把这种种子磨成粉,从鼻腔吸入。由于蟾酥碱有致幻作用,吸毒者甚至去舔癞蛤蟆后背分泌的物质,以致有人因此中毒,一命呜呼。
毒品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它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化学系别。它作用于人的机理、化学成分也各不相同。从物理和化学角度来说,我们或许找不到一句共同的语言用于描述所有的毒品。但这决不是说它们没有某种决定性的共同之处。魔鬼无论如何变幻,总是魔鬼。毒品虽然是一个变动的、相对的概念,但其药物习惯和药物成瘾却是不变的。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我们——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向毒品宣战!彻底消灭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