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交际如何培养内在素质

青年交际如何培养内在素质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有一套符合年轻人特点的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要以理论修养为内核,以礼仪修养为包装。(二)建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得体表现的心理保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霍金是一个丧失语言能力、全身上下除了面部表情外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的残疾人。在21岁时,被确诊为患有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半。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很羡慕那些仪表、举止、言谈等都很得体的人,他们由内向外,充满了魅力。这种魅力与内在的文化、思想、道德的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怎样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自我的约束

人们都希望能成为“表里如一”而非“金玉其外”的人,希望能成为真诚守信而非虚情假意的人,希望能成为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有机统一的人。这一切只有通过对自身的约束才能真正达到,只有“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够达到。

我们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无法规定公共车座位上坐着的妙龄女郎一定要给站一旁耋耄老者让座;我们讲社交场合中的得体举止却无法阻止音乐会上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接电话声、呼朋唤友声;我们讲尊师礼仪却无法杜绝给老师起“绰号”的陋习。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有一套符合年轻人特点的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要以理论修养为内核,以礼仪修养为包装。它应该带给人们心灵平静、心理健康,使人与人和睦相处。

(二)建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得体表现的心理保证。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得体地运用礼仪。

每个人都是一座巨大的宝藏,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它。《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讲过一个叫《钻石就在你身上》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有几个高中生因没钱上大学,于是他们只好请求博学多才的康惠尔牧师教他们知识。善良的牧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时他又想到还有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于是他决定为这些人办一所大学。他四处奔走,可五年筹集到的钱还不足一千美元,而当时办一所大学需要150万美元。

一天,他发现教堂周围的草坪十分枯败,便向园丁询问原因。园丁说:“这是因为你总拿自己的草坪和别人家的作比较的原因。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草坪,希望那就是自己的,却很少动手整理自己的草地。要知道别人的草地背后一定蕴藏着别人的劳动。”

园丁的这番话让他大受启发,他把自己的启示融入到他富于哲理的演讲中,他告诉人们,有些人,终其一生在寻找宝藏,却不料钻石就在你的身边。有个农夫,很想在地底下挖到钻石,但是在自己的地里一直无法挖到。于是,他卖掉了土地,四处寻找可以挖到钻石的地方,最后仍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相反,买下这块土地的人,始终坚持不懈地在这片土地上挖掘,最后找到了宝藏。康惠尔告诉人们:财富需要自己去挖掘,依靠自己去奋斗,因此财富只属于在自己土地上不断耕耘的人。七年后,他靠演讲赚了800万美金,创建了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康惠尔大学。

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只要明确目标,经过努力学习,不断地加强修养,遵循必要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融入所生活的群体,每个人都可获得成功。

(三)培养积极进取的勇气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能碰到,有玫瑰、阳光、欢笑,但也有荆棘、泥泞和哭泣。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失去勇气。机遇只属于有勇气的人。有句歌词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勇气。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打好一副坏牌。”真正的成功属于那些身处逆境却永不言败的人。

畅销全球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是被科学界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霍金是一个丧失语言能力、全身上下除了面部表情外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的残疾人。在21岁时,被确诊为患有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半。但他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心粉碎了医生的预言。他曾被选入伦敦皇家学会,被任命为卢卡逊数学教授——伟大的牛顿曾入选的学会和获得过的荣誉职位。霍金的病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所经历的磨难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而他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超乎常人的。在霍金到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弦理论国际会议时,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从音乐和我的家庭得到巨大的快乐。”“霍金很喜欢音乐,甚至在音乐声中摇晃自己的轮椅与家人跳舞。他对音乐的熟悉决不比常人低,帕伦克的《格罗里亚》、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披头士的《请你让我快乐》以及反映中国古代公主悲剧的《图兰朵》是霍金常听不厌的曲目。”(《走近霍金》)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霍金伟大刚毅的性格。巨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正是他战胜困难,无坚不摧的动力所在。

(四)爱心与宽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讲究“仁”的精神,所谓“仁”,就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所说的“恭、宽、信、敏、惠”。“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追求,同样也是其他民族的理想,基督教的教义中就有这样的话语:“要爱你的敌人。”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爱。在人际交往中,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用互爱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你会获得意外的回报。(www.xing528.com)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太阳和风为争论谁最强大而争吵起来。风先说:“我们来比试比试吧。看,那儿有一个老头。我们俩谁让他更快地脱掉大衣,谁就最强大。”于是,风呼呼地吹了起来,越吹越大,可是老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风渐渐停了下来——它放弃了。这时太阳出来了,它温暖地抚摩着世间万物——大地、树木、老人。不久,老人觉得热了,他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暖与友善比暴力和粗鲁要强大得多。”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爱心永远不变。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怀着爱心与人交往,一定会赢得双份的回报。孔子不是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有爱心的人必定宽容,因为他对世界、人生怀着深厚的情感。宽容的人一定有爱心,因为他有宽广的胸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为不拒绝一粒粒的土壤,泰山才如此巍峨险峻;因为有容纳千万条细流的博大的心胸,大海才如此浩淼无垠;因为有比大海更浩大的包容心,雨果才说“这个世界,比大海更为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五)学会感恩

你会感恩吗?拿出纸和笔来,写出你今天抱怨过的和感谢过的人、事、物。

你发现了吗?每一天,我们抱怨的东西是如此之多:工作、学习、金钱、社会、同事、领导、老师、学校……我们的感谢却是如此之少。我们很少会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漠视阳光、水分、食物,我们把健康、自由、和平视作理所当然。

“不要为你所没有的抱怨——要珍惜你所拥有的。”在西方,人们常说“带着感激之心生活”,每年都要过感恩节,感谢上天赐予人类的一切。感恩节每年只有一次,生活中我们却不应该一年才感谢一次。每天起床,你是否想过,谢天谢地,我拥有健康,我拥有快乐,我拥有食品。你是否满怀感激地想到过抚育你长大的父母、给予你知识的老师?你是否满怀感激地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你是否会心怀感激地面对生活?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当你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时,当你得到了恰当的礼遇时,你是否会更加热爱生活?

练习:

请认真填写下表,每天翻看一遍。

(六)消除嫉妒

嫉妒是人们对才能、名誉、成就、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嫉妒心是人们不甘落后,企图压倒别人、控制别人时生发出来的一种消极心理。嫉妒心强的人比较偏激,虚荣心较强,也好出风头,他们总希望能在事事、处处占上风。在学习中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相貌出众的人,平常的交往中嫉妒人际关系好的人,工作学习中嫉妒被领导、老师赏识的人。嫉妒者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在与人交往时很难表现得彬彬有礼。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心理。有的人能力不足却事事要与人一争高下,失败之后,不知自省却怨天尤人,甚至不择手段诋毁他人。有的人能够化嫉妒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他们认为,别人的长处并不会减损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长别人不一定拥有。这些人往往能够通过冷静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信;他们能够在与人交往中恰当地运用赞美,在充分肯定别人的同时,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失败,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地鞭策自己。

(七)建立诚信

诚信是人类最推崇的品质。假如你想在人际交往中成功,你必须恪守诚信的原则。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之一,在谈到他们经商的成功经验时,很多人都会谈到诚信。他们认为没有了金钱,可以再赚回来;一旦失去诚信,就相当于失去了人的第二生命。

诚信是人格的试金石。人自涉世之初到生命终结,与人交往,如果对人坦诚相待,真诚守信,便能得到相同的甚至超值的回报。

春秋战国时期。季札佩带着吴王赐予的宝剑出访邻国。在徐国,徐国国君对宝剑赞不绝口,艳羡之情溢于言表。季札因为还要继续前往其他国家,便暗暗在心中对徐王许下诺言:等到结束行程之后,一定把宝剑送给他。半年多后,季札来到徐国,可徐君已经病逝,于是季札便把宝剑挂在了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重义守信的美名也因此流传青史。

一言九鼎,言出必行,一直是中国人推崇的美好品格,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诚实守信写下了动人的篇章,流传千古。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人无信不立”,告诫我们后人要信守承诺,言出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