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著作完整权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保护著作完整权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整权能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保持作品原状权。在实务中,完整权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持作品原状权,并非以作者的声誉受到损害为侵权判断标准。上述这些行为均被认为是对精神权利(完整权)的侵害。法院认为虽然冰箱所有权属于买主,但买主对冰箱的处分应尊重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权利,因此判决禁止买主破坏冰箱的完整。这种情况下,谈不上破坏冰箱的完整性,更没有侵犯著作权。但将这些字挑出重新组合的行为侵犯了原书法作品的著作权。

保护著作完整权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完整权能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保持作品原状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改动的权能,相当于物权中的消极权能。在著作权法上,保持作品原状权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作品不受他人改动,要求作品使用者在传播或利用他人作品时应当遵循一定的不作为义务,即不得擅自改动他人的作品,而不管这种改动效果的好坏,以及是否损害作者的声誉。从私益角度上看,保持作品原状是作者行使著作使用权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作品复制、发行等著作使用权能的行使。

从公益角度上看,如果他人以任何方式改动原作品,就涉及文化知识的准确传播问题,直接影响读者以及我们的后代能不能够完整地获得相关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这种情况下,保持作品原状权之保护就不仅关系到作者的私益,而且关系到文化发展的利益。当然,保持作品原状权的对象仅仅限于原作品,他人在演绎作品中曲改原作品中的内容,致使作者的社会评价降低,这种情况仅仅为侵犯了作者的人格权。而在原作品遭到曲解损害作者声誉的情况下,就产生侵犯作者人格权和著作权的聚合。

在实务中,完整权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持作品原状权,并非以作者的声誉受到损害为侵权判断标准。关键还在于对作品本身的更改,而不管这种更改的效果是损害还是提高了作者的声誉。当然,仅仅是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技术性处理或改正错别字的,就没有侵犯著作权,这一点应当无可置疑。[10]

延伸阅读 在法国著名的休斯顿案件里,被告给黑白电影《夜阑人未静》着色。一部法国电影德语版本被德国发行商缩短了长度,从原来的131分钟减到119分钟。在一部1967年制作的越南战争纪录片的片头字幕中,以解释纪录片的内容为目的插入了警告语。改变电视连续剧的长度,并且在电视上以切分成两部分的形式播放剧院放映的电影。上述这些行为均被认为是对精神权利(完整权)的侵害。[11]但从人格论视角上看,上述各种行为没有损害人格尊严,也谈不上使得作者的声誉受到损害。在德国著名的塞壬判例中,某画家受托为委托人在其楼梯上绘制了一副岩画。在这幅画中,塞壬是裸体的。委托人后又请了另一位画家为塞壬“穿”上了衣物,原来的画家要求排除妨碍,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帝国法院支持了这请求。[12]实际上,很难说,这种增加衣物的改动就使得原画家的声誉受到了损害。

深度思考 在法国的巴福特(Buffet)案中,画家巴福特在自己冰箱的六个面上绘上油画,将该冰箱用作慈善目的拍卖,买主通过拍卖获得冰箱后,打算将冰箱的其中一面拆下再行单独拍卖,于是画家以保护作品完整性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虽然冰箱所有权属于买主,但买主对冰箱的处分应尊重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权利,因此判决禁止买主破坏冰箱的完整。[13]该案涉及知识产权和物权的冲突问题,法院判决结果明显地有利于知识产权人。应当说,这是不公道的,冰箱所有权人在尽通知义务后,让著作权人以某种方式复制画作后,自然有权处分旧冰箱。这种情况下,谈不上破坏冰箱的完整性,更没有侵犯著作权。否则的话,既不能使用,也不能拆毁,真是成了累赘。(www.xing528.com)

延伸阅读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大诗人、大书法家,当时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片纸只字为荣。等闲人是很少能求到他的字的。在他住的地方的一个胡同里经常有人小便,冬天还好说,夏天那味道真让人受不了,于是他写了几个大字“不可随处小便”,要家人贴到那胡同里,但刚贴到那不久就不见了,原来是被人偷偷给揭了去。有人拿去经过剪裁、调整,装裱成“小处不可随便”的一帧条幅,堂而皇之地挂在客厅里。于老看后惊讶不已,拍案叫绝。原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六个字,竟然变成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警世格言,一时传为民间佳话。显然,“小处不可随便”比“不可随处小便”,含义更广,品位更高。从书法的角度上看,“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之间形成了严密的章法,一气呵成,上下勾连,如果拆解开来重新组合,一般情况下不能构成新的书法作品,仅仅是破坏了原作品的完整性,因而侵犯了原作品的著作权。

延伸阅读 毛泽东题写了“复旦大学”、“人民日报”等名字,构成书法作品。但是,“浙江大学”几个字是从毛泽东的字里面挑出来组合而成的,这几个字单个都不算是书法作品,组合在一起也不算是书法作品。因此,对“浙江大学”这几个字并没有著作权。但将这些字挑出重新组合的行为侵犯了原书法作品的著作权。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法理上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于右任,还是毛泽东,都不会就此追究侵权责任。这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延伸阅读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名篇,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但文章被删改了很多。在中学教材里,“从诗歌里约略知道。”后面直接是“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下面画线的文字全都被删除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删除上述文字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教材编写人员认为上述文字有“女子”、“艳歌”“风流”等情色字眼;二是梁元帝《采莲赋》中的文字艰涩,不好理解。但从完整权的角度上看,这种删除是不合适的,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