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手工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手工发展特点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发展也经历了与绘画发展大致相同的过程,且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在粘贴活动中,学前儿童也不清楚糨糊的作用,不会使用它。总之,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工具和材料的特性。此时学前儿童已会借助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在剪纸活动中,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不仅能连续剪直线,而且能双手配合着剪曲线。

学前儿童美术手工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手工是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对它的研究远不如对学前儿童绘画的研究广泛和深入。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发展也经历了与绘画发展大致相同的过程,且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

1.无目的活动期(小班)

这一时期的学前儿童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形象。在泥塑活动中,他们只是手握油泥或拍打油泥,时而掰开,时而揉成一团,享受油泥或黏土的触感以及形态的变化感。这一阶段的后期,他们能制作出代表一切固体(人、动物、房子等)的圆球。这与学前儿童在图形涂鸦阶段用大大小小的圆来代表一切事物是完全一致的。

在剪纸活动中,学前儿童开始不知道剪刀的用途,拿起来就玩。在成人指导下,他们逐渐会拿剪刀,但不能正确使用,纸和剪刀不能配合,纸张常常被卡在剪刀里或从剪刀里滑出。慢慢地,他们才会剪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纸片。在粘贴活动中,学前儿童也不清楚糨糊的作用,不会使用它。

总之,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2.基本形状期(中班)

这个时期相当于绘画中的象征期。学前儿童已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转变为有意图的尝试,常常在制作开始时就宣称他要做什么,然后才开始制作。(www.xing528.com)

在泥塑活动中,学前儿童进入用泥团圆、搓长的阶段,出现的是与绘画中的直线形式相对应的棒状形式,其意义仅限于表示事物的方向和长度。到了本阶段的后期,棒状出现了粗细、长短的变化,能塑造出所要制作的物体的基本部分之间的连接物,但只是形体的机械相加,整体感不强。有时他们会添加一些辅助物,使形象更加逼真。此时的学前儿童由于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

3.样式化期(大班)

这一时期的学前儿童表现欲望很旺盛,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泥塑活动中,学前儿童能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并用棒状物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相交成三度式样。他们还能塑造出立方体和圆柱体,并会用棒状物组合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在连接方法上,能用较为流畅的方法连接,使制作的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时学前儿童已会借助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

在剪纸活动中,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不仅能连续剪直线,而且能双手配合着剪曲线。由于能顺利地剪直线和曲线,此时他们基本上能剪出自己所希望的形状,如窗花等。

在利用纸盒进行的立体造型中,学前儿童不仅能通过剪、挖、接合、粘贴等技巧进行构造,还能对作品进行细节的装饰,如给作品着色等,力求更完美地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