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美术活动,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创作出来。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原则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组织重点
学前儿童绘画作为学前儿童能动的自主性艺术活动,能启迪学前儿童的心智与情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1.把握学前儿童绘画的特点与规律,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四个阶段。教师必须科学地分析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技能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学前儿童在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实际水平与能力,从而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这是发掘学前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潜能的有力保障。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支持学前儿童创造性地表达
学前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式。因此,要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积累各种经验比讲授概念更切合他们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变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引导学前儿童主动观察、比较,通过亲身感受,互相讨论,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3.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并运用在绘画中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起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如果教师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
(1)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学前儿童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
(2)让学前儿童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学前儿童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
(3)听着音乐来绘画。学前儿童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教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即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常用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
(1)兴趣原则,是指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参加。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容易受兴趣的支配。教师要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刺激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适当采用赞许、表扬和比赛、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因为幼儿生活经验贫乏,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形成表象并发展为初级的概念。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在幼儿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活动。
(3)审美性原则。依据美术教育的本质特点、美术的社会功能的具体要求,美术教育活动应强调对美的发现与感受,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和提升幼儿的审美需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注意以美的形象拨动幼儿心弦,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引导他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感知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
(4)系统原则。本学科内容应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具有由浅入深的连贯性,与其他学科纵横联系的逻辑性,并且照顾到幼儿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顺序性。教学活动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要求,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发展性原则,是指要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形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可持续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指导,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www.xing528.com)
(6)灵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尽可能地了解得深入些、实际些,使美术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每次教学活动要尽量用多种设想、多种方法去因材施教,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幼儿。
2.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等,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起绘画的愿望。
(2)讲解演示法,包括结合实物讲解和结合范例讲解。运用范例时要注意:运用范例要恰到好处,运用范例与进行讲解要有机结合,运用范例与进行演示要有机配合。讲解演示法又分为归类法、分解法和添加法。
(3)游戏练习法,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前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添画游戏、涂色游戏、构图游戏和智力游戏等形式。
(4)形象比喻法,就是对有些外形特征不规则的形象,借助学前儿童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外形来比喻,帮助他们理解和表现。
(5)情境激励法,就是教师为学前儿童设置某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励他们表现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6)丰富联想法,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回忆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满足表现的欲望。下面以“大家来跳舞”为例来分析教与学的实施过程。
(1)准备——包括经验和物质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前期经验,和教师的备课同样重要,不能出现教师个人准备是充分的,而学前儿童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因此,选择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好。如“大家来跳舞”就是在班级开展“教师爱运动”主题活动中的一次绘画活动。
(2)导入——导入活动要生动、简明,引发学前儿童的兴趣,明确活动的目的,可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讲故事、玩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形式进行。
(3)观察认知——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要表达的事物,在学前儿童的脑海里创建物象。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来分析各种舞蹈的动作、服装、表情。
(4)学前儿童的想法——在观察、认知之后,引导学前儿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学前儿童根据以前的和新获得的经验,想出要表现“千手观音、孔雀舞、王子和公主跳的双人舞、街舞”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5)表达的方法——探讨怎样把自己的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包括如何构思、构图、造型等。
(6)重点指导——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结合学前儿童的具体需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克服在学前儿童绘画过程中,教师不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无所适从的现象。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目标,支持、帮助学前儿童“想得出来并要画得出来”。如小朋友在画千手观音时,画不出来手了,老师通过引导她观察、模仿这个舞蹈中手的动作,细致体会手的造型特点,学前儿童画出了第一只手之后,教师及时地鼓励,学前儿童画出一只又一只手。还有一名学前儿童想表现街舞旋转的样子,教师引导他在自己旋转的过程中体会旋转的动态,学前儿童在产生体验之后,表现出了跳街舞的动态效果。
(7)经验分享——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获得不同的经验,可以通过采访、讲述、记录、张贴等多种方式分享学前儿童的有益经验。本次活动后,教师通过张贴、展示学前儿童的作品,让学前儿童介绍自己的见解等,分享大家的经验。
(8)延伸活动——学前儿童的新经验或一些想法,不能在一次活动中全部实现,可通过其他途径如活动区或其他活动继续完成。比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就引发了学前儿童在表演区和美工区的一些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