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设定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设定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纲要》中明确规定:“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纲要》中规定:“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设定

1.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2001年颁布的《纲要》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提法,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理念。

(1)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纲要》在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纲要》强调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淡化了技能、知识的传授。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去看、去听、去摸一摸,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姑娘的脚步,看一看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听一听流水的声音,闻一闻花瓣的香味,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同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还要注重动态的教学过程,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重视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纲要》中明确规定:“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例如在美术活动中,不要简单地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幼儿,要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情感的宣泄和体验,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位,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特征,强调开放、过程、探索、创造,着眼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所积累的亲身体验。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不要技能技巧,而一味地让幼儿去体验。《纲要》中规定:“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体验和感受是表现和创造的灵魂,没有体验和感受的表现和创造是没有灵性、没有灵魂的;知识和技能是表现和创造的工具与手段,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美的表达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艺术的不同层面,缺失任何一方面都无法构成艺术的整体。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学习知识技能向运用知识技能转变,让知识技能成为表现美的载体。正如瑞吉欧所倡导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绘画和音乐都只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幼儿掌握技能技巧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提高审美的情趣。

(2)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要避免仅仅让幼儿简单地模仿,在实践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地表现,肯定幼儿的创作过程,支持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独特感受。《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的广泛性、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艺术潜能,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感受和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趣,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保护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那么幼儿的艺术活动一定会成为充满乐趣和艺术感受、富有个性和成效的创造活动。

《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纲要》所体现的个性化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及生活经验,相信并承认每个幼儿具有各不相同的艺术潜能,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爱的独特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使自身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艺术潜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承担着为每个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任务,所以必须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从小喜爱艺术,具有用绚丽的画笔、美妙的声音、优美的动作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

(3)倡导学科综合,体现综合性取向。

幼儿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宜过早地实施分科的艺术教育,应着重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课程结构状况,提倡学科的综合。传统的艺术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学校教育将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但它容易造成儿童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

就艺术学科而言,各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所有艺术都是触类旁通的,因为所有艺术都表现了相同的人类本性,它们之间表面上的差别并不是主要的。人体各种感官的相互沟通和共鸣的心理现象,称为通感。在艺术活动中,通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各种学科的综合下,艺术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满足了人类各种感官美的享受。

(4)倡导艺术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中的许多要素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艺术正是用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另外,艺术除了能够表现生活以外,还能够美化生活。在艺术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美来装点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www.xing528.com)

2.《纲要》中体现的艺术教育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4.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