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时,应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氛围,并尽可能地提供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使儿童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从而获得愉悦的艺术体验,并在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发展的教学原则。
艺术活动是最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活动,仅凭教育者的灌输与传授,没有受教育者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艺术活动是很难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艺术活动的上述特点在学前儿童身上尤为明显。对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通常不会静止不动地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而是要借助语言、身体的各种动作或表情来表达和强化自己的艺术体验。因此,教师必须遵循艺术教育的参与性原则,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氛围,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获得艺术能力的发展。
根据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和艺术教育的独特规律,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贯彻参与性原则。
第一,正确理解参与性原则的内涵。参加并不代表参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参与性是具有独特含义的:首先,从参与的性质来说,儿童的参与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参加,儿童必须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其次,从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来说,儿童的参与应该是全身心、全方位、即兴的活动,而不是事先排练好的表演。儿童不仅有听觉和视觉的参与,还应该包括触觉、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各方面的参与。最后,从参与的结果来说,儿童的参与本身就能使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获得主动的发展,因而可以说,参与本身就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参与的同时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效果。
第二,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儿童能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学前儿童如果仅仅有视觉或听觉等单一通道的参与,其艺术活动兴趣则很难持久。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儿童能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不但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有唱、有跳、有表情、有动作;不但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不但要有身体的参与,还要有心灵的参与。
第三,处理好参与过程与参与结果的关系。教师既要注重学前儿童参与的过程,也要注意学前儿童参与的结果。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艺术活动规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对儿童参与艺术活动过程的重视应该超过结果。学前儿童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快的,如果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在学前儿童参与艺术活动时,限制其主动性、创造性和艺术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令人兴趣盎然、身心愉悦的艺术活动过程,一般都会有令人满意的艺术活动结果。
【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
1.学前儿童与艺术教育;
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
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
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原则。
本书所说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综合教育,是一种指向艺术共性的艺术教育。它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儿童身体、心理(感知觉、记忆力、想象和思维等)、语言、情感、意志力、创造力、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等方面。
思考与练习(www.xing528.com)
1.如何理解“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及原则是什么?
【应用与实践】
搜集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有关的案例,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对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分析。
【注释】
[1]王秀萍,吕耀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蔡慧琴等.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杜悦艳,陈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飞飞.试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J].艺术研究,2014(2).
[5]谭敏捷.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J].艺术科技,2016(9).
[6]王任梅.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