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经验:认真一点
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以下简称《奶酪》)简体中文版的策划人之一,我听到了太多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几种说法最为常见。一是说《奶酪》这本书做得太好了,从各个方面讲都无懈可击;二是认为《奶酪》一书的策划者运气太好,谁拿到这本书都能做好;三是只要投入大,什么样的书都能做出一个好结果。对这三种说法我基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奶酪》的策划及运作过程中,老实地说,我们没有感到这本书做得太好,也不觉得自己运气太好,投人的钱也绝对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多。其实做“奶酪”与做别的事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说做“奶酪”有什么好经验的话,我认为就是两个字——认真。在按照出版规律办事的情况下,认真一点,更认真一点,再认真一点。
以下,我就把我们运作《奶酪》的过程给大家作一个简介。
对许多出版者而言,这本书的版权不好拿;对于能拿得到版权的出版者,这本书却并不好做;我们属于两者之间的类型。我们还在运作《富爸爸穷爸爸》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本书的存在,虽然多方联系却没有结果,当我们彻底失望的时候,对方却由于我们运作《富爸爸穷爸爸》的成功而主动找上门来,同意授予我们《奶酪》的中文版权,开始我们喜出望外,但很快就冷静了许多,感觉的反差非常大,因为要做好这本书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简单。
三、制作水准:青出于蓝
早在我们之前,就有大约10家左右的出版商婉拒了《奶酪》。我们有点进退两难。不做吧,争取了这么久;做吧,不到四个印张的内容怎么定价,利润在哪?当然最担心的还是中国读者会不会买帐,尽管对书的内容我们并不担心,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却不敢忽视。
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我们依旧认定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我们在包装方面,确定了以“精”“小”“美”为特点,争取变内容短小的“缺陷”成优势,这为我们投入成本,采用各种新工艺,制作精美图书留足了空间。又经过与出版社编辑人员的探讨,我们发现原版书并没有配备彩色插图,而这本书中有众多的场景描写,配插图既能够提高全书的可读性和美观性,又能够提高图书的档次和定价。经过与出版部门的协商,决定要做就做到最好:内页插图全用彩印。
自从看见英文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文本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我们的结论是:1.这是一本创新的文本,把很深的道理用极其简单的小故事加以演绎,让最广泛的人群能够有所感悟;2.语言非常简单,阅读充满轻松感;3.具有回味的乐趣。也许你读完之后会觉得这本书不过如此,但当你再回过头来细想的时候,你又会发现新的东西,而且又不是那种学术性的畅销书;4.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在全世界近2000万的销售量,早已证明了它作为超级畅销书必有其核心价值。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文本也有其“可怕”之处。首先,《奶酪》采用的是独创性很强的新“现代寓言”。对这种文本,中国的读者能否接受,我们事先没有把握。文化偏低的读者至少在图书的开始阶段是不会阅读此书的,白领阅读群有可能觉得这书太浅而忽略它。另外,此书的印张太少,很不符合“文革”前后的两代人对书这个概念的看法和购买习惯。当然除了这些优缺点外,我们还将书拿给许多人阅读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
在把书的文本优势和劣势分析之后,我们下了决心,深信这本书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书之一。
简体中文版出来后,作者评论道:“这是我的书在全世界出版的所有版本中最精美的版本。”
四、市场营稍:渗透策略
市场对我们来讲是生命,策划上的成功决定着我们在图书策划方面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客观地说,“富爸爸”系列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策划,我们有相当大的运气成分,但怎样把握住这个运气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说得形象些,《奶酪》是一潭湖水,大众读者是一片浩瀚的海水,我们必须在“两个水”之间做出一个渠道来。
我们坚信,通过认真、努力的策划,完全可以把这本国际畅销书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并得到他们的喜爱。经过仔细研究国外运作的情况和这本书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基本的策略:做好长期营销的准备,将大众消费与集团消费结合起来,把基础宣传和重点结合起来。
于是,对《奶酪》的现实含义的深层挖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组织了多次讨论会研究,组织人员进行文章的创作,发现了许多有用的策划点子。把点子变成有现实操作性的计划,是下一步的重要事情,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确定了以下要点为市场的主要突破口:
中国加入WTO的心理准备指南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软心理问题)(www.xing528.com)
突破文化障碍,安慰全世界的书
简单的力量——破除现代文明的包袱
另外我们发现,在国内外有80余家跨国公司用《奶酪》作培训书,这点充分说明了此书拥有巨大的集团购买潜力。还有一个发现也令我们兴奋,国外的许多IT企业和保险公司都用《奶酪》作解雇员工前的心理辅导用书,就连硅谷也是如此,尽管这并不是很公开的事。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做出了“以我为主,渐进营销”的方针。一开始奶酪的反响并不是太好,甚至有退货的现象,但随着我们推广力度的加强,形势很快得到了扭转。当《奶酪》发行到20万左右的时候,爆发的日子就来了。首先,它在读者群中有了口碑,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报道的增多和读者的交口相传很快就将销量提高了很多。
随着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两期“与200位中国一流企业家谈变化节目”的推出,《奶酪》很快成为了2001年最后的时尚,“奶酪”也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时尚词汇。三个月内,《奶酪》的销量就突破了100万,我们的认真工作终于再次结出了硕果。
五、篇末杂感:跟风之恶
《奶酪》在遭遇盗版和跟风方面比我们策划的《富爸爸》系列还要悲惨。据不完全统计,《富爸爸》系列的跟风书有几十种之多,而《奶酪》的跟风书中,除了有很具幽默感的《谁动了我的肉包子》和非法出版物《谁动了你的奶酪》之外,还出现了一种“颠覆版”。
两个月前《奶酪》的作者在日本打赢了与跟风书《黄油在那里化了》的官司,对方向作者赔款100余万美元。这里,我要提醒国内跟风者,这位“企鹅”旗下大牌作者的脾气之火爆是出了名的。
我们真心地希望在中国加入了WTO和国家出台了新的《著作权法》的今天,我们的图书出版者和经营者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尊重他人的劳动。
(朱鹰,《“奶酪”是怎样找到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简体中文版的成功之道》,原载《出版参考》,2002年第7期。)
评析: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版权不好拿,文本篇幅不到4个印张,这两点已经使大多数出版社望而却步。但此书内容确有独到之处,全世界近2000万册的销量,其重大影响可见一斑。
为了将《谁动了我的奶酪》本土化,中信出版社以“精”“小”“美”为设计原则,采用新工艺为精美的全彩插图留出了空间,原作者也赞扬说“这是我的书在全世界出版的所有版本中最精美的版本”。好的选题与内容不代表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必须要将其推向市场才能检验图书成功与否。经过仔细研究国外运作的情况和这本书的特点,中信出版社制定了基本的策略:做好长期营销的准备,将大众消费与集团消费结合起来,把基础宣传和重点宣传结合起来。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强,该书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口碑也愈来愈好,销量也在上升。
成功所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谁动了我的奶酪》已经拥有了两项,此时一个偶然的契机出现了,正值中国加入世贸,企业都处在变化之中,《对话》栏目制片人正好买过该书原版,遂以讨论如何应对变化的此书做为切入点,与《中国企业家》杂志合办了“《中国企业家》封面人物峰会暨《对话》2001年度特别节目”。通过这个节目,该书获得了更多的曝光,名声大噪,众多知名企业高管的推荐为集团用户的购买加了一把火。由此可见出版物宣传的重要性。名人推荐和电视宣传,使《谁动了我的奶酪》被引爆,最终畅销100多万册。
电视宣传的效果不容小觑,但电视上的图书广告并不多见。由于成本和传播效果的不对等,出版社往往选择发书讯、书评或干脆不宣传的方式对待大多数图书,只有少部分图书才能得到集中而密集的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新媒体营销改变了现状,微信推文、微博头条等低廉而高效的推广方式正在成为市场推广的首选,大多数出版社已经开通相关微信公众号,但运营的效果仍有所欠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