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备受科普界和出版界瞩目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尘埃落定,一批优秀科普图书,获此项殊荣。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两年中深受读者欢迎的医学科普图书《登上健康快车》却在此次评奖中名落孙山。记者从评委处了解到,此次《登上健康快车》落榜是由于编校质量问题,其没有通过审读委员会的质量审查。此后,记者采访了评委会相关成员、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北京出版社,三方对《登上健康快车》的落选,态度各异。
一、评委们感到遗憾
记者从评奖的医学组评委李宗浩、王一方那里了解到,在医学组内,《登上健康快车》是最先通过评议的,评委们意见相当集中,其在组内以超过半数的绝对优势,被推举为一等奖。
评委们普遍认为,这本书内容很好,科普对象明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超过100万册的销量,对在大众中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推进作用。因此,从内容上说,它无疑是近两年里最优秀的医学科普图书。
评委李宗浩说,尽管在评议时也感到此书在编校和版式设计方面,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然而在上报后,接到组委会通知说,《登上健康快车》因编校质量不合格,不能入选时,仍然感到惋惜。李宗浩自己就是一个医学科普作家,他对科普工作有切身体会。他说,现在从事医学科普有很多困难,搞科普的人也很少,这样一个优秀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图书,因为编校质量失去了机会,实在令人遗憾。评委王一方也说,该书的最终落选很让人可惜。
二、出版社也有苦衷
特为评奖组织的审读委员会对该书的审读结果是,错误率超过万分之四,比国家规定的合格图书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标准,多出了三倍。这个结果也是颇为惊人的。记者在向出版社了解出错的原因时,两位编辑都说出了他们的苦衷。
刘久平是该书最早的责任编辑,记者采访她时,她已经离开了原部门。她听说了《登上健康快车》质检不合格,但没有看到具体差错的通知。根据她对该书的了解,她猜测,差错是出在口语化和数字不统一的问题上。后来记者证实了她的猜测。
刘久平回忆说,口语化是《登上健康快车》在编辑之初就使编辑们感到很为难的一个问题。由于该书是根据洪昭光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来,因此处理这些文字,编辑们费了很大的工夫,一方面要让这些讲话符合书面语言规范,一方面又担心太严谨了,失去洪昭光讲座本身那种深受欢迎的平易风格,因此要在图书中尽量保持洪昭光讲座的原汁原味。数字的用法也是让编辑们很为难的地方,按当时的国家规定,十以下的数字要用中文大写,十以上的,用阿拉伯数字。而有些地方,十以下和以上的同时出现,比如说,“九岁”“17岁”,两个数字并列,却各有写法,她说,这样的情况在行文中看着很别扭。因此他们一方面尽量按国家规定处理,另一方面又要照顾行文的统一。
《登上健康快车》的现任责任编辑梅杨看到了差错的通知。她补充说,审读委员会对书中科学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也提出了批评。书中很多地方,提到科学用语,比如书中说食道,按标准说法应该是食管。洪昭光在讲座中,提到一些器官、疾病时,往往用的是老百姓常用名称,编辑们认为,这些名称尽管不符合国家规范,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和约定俗成的,考虑到这是洪昭光讲话的风格,也不会影响读者理解,在编辑时并没有对这些名称进行处理。
北京出版社的编辑们说,读者常常是他们最早的审读者,在《登上健康快车》前几版面世时,他们常常接到读者来信,提出词语、用法等编辑方面的错误,随着该书不断地修订再版,出版社一次次地改正了书中存在的问题。这次他们送审的是该书的第17版,而在该书出到第15、16版以后,就不再有读者来信指出错误了。从前几版的踊跃来信,到后来的了无声息,编辑们认为,这证明了读者对目前的编辑质量是认可和接受的。
三、组织者铁面如山 (www.xing528.com)
评奖工作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图书管理司主持的,司里的意见是,图书应该严格按国家的语言规范标准编辑,不合格的口语,不应该在图书中出现;对于科学名词,科普图书应该严格按照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使用。
一般来说,评奖图书审读一次即可,《登上健康快车》由于在评委中受到一致推举,审读一次不合格,又复审一次,两次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遭到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
四、洪昭光泰然处之
对于《登上健康快车》的落选,洪昭光(编者注:《登上健康快车——讲课经典·健康行动》的作者有3位,其中最著名的是洪昭光,退休前是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退休后致力于大众科学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在全国讲演数百场,从北京中南海到居民社区,从人民大会堂到厂矿油田,到处留下他的足迹。)态度相当平和。在采访中他说,拿不拿奖我无所谓,名利两件事不能没有,但也不能看得太认真,只要做的事是老百姓喜欢的,是利国利民的,就做下去。洪昭光对于使他失去了机会的北京出版社,没有一丝的埋怨,并正和该社继续合作,推出《登上健康快车》的后续作品。
洪昭光“和为贵”的态度是可贵的。在这次《登上健康快车》的落选中,有些东西,却值得我们思考。《登上健康快车》的落选,似乎不是简单地用出版风气浮躁、编辑不负责任等评语就能解释的,可以看出编辑们在亲近大众与科学严谨之间,的确曾困惑过,做过取舍和选择。那么在今后的科普图书出版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协调科学严谨与大众风格,出版科学性与通俗性兼顾的更优秀的作品,是值得出版和科普工作者认真探讨和努力的。
(洪蔚,《〈登上健康快车〉缘何不能登上优秀科普书宝座》,原载《科学时报》,2003年10月17日。)
评析:
当年看到这篇报道,我们同评委一样深感遗憾!因为,《登上健康快车──讲课经典·健康行动》是一本销售100多万册的畅销书,在中国掀起了健康风暴。该书的主要作者洪昭光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退休后积极从事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深受各界人士喜爱。2002年8月28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这样报道该书的销售盛况:“一本200多页、10余万字的小书最近席卷北京,这就是《北京晚报》编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登上健康快车──讲课经典·健康行动》。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首发,3位作者每2到3秒签名一本书;全天销售1998本,创当日图书流通之最。连续11天雄踞京城各大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榜首,取得了10天10万册的销售奇迹。”然而,这样一本超级畅销书最终因为编校质量没有达到官方规定的标准而落选“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自然是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的事情。要知道,这本点燃了养生保健图书出版热潮的图书同后来纷纷出笼的众多医学保健科普书有着本质的区别,洪昭光和该书的其他两位作者都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医学工作者,洪昭光普及保健知识时的诙谐幽默语句并非胡说八道。也就是说,该书落选,不是因为内容存在知识错误,而是因为口语化的表述、数字和一些术语的用法不符合官方规定的规范要求。
这就告诉我们,编校医学以及其他各类科普读物时,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又要注重形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统一性。《登上健康快车》主要是根据洪昭光的讲座整理而成,编辑保持了讲座的平易风格,但忽视了数字与术语的规范化,以致于该书编校差错率超过了万分之四。尽管编辑有可以理解的苦衷,但这样的书无法获奖则是必然的。尽管现行编校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既然出台了并正在实施,编校人员严格执行是务实之举。
比较而言,科学技术类出版物在内容、表述等方面比人文社科类出版物要科学、谨慎得多,尤其对医学科普读物来说,它“清楚难,准确难,通俗难”,“清楚”“准确”“通俗”三者兼顾则难上加难,但是一旦出现错误,不单单会造成书刊成品的差错,还很有可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医学科普读物的编校人员特别需要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对医学科普读物的编校质量进行近乎严厉的把关是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