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编辑《天下新闻》的时候选编过这样一个稿件,内容是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某项新政即将实施。编辑的时候,笔者看到该文在国内多家权威网站上均有转载,且来源于权威通讯社,于是,选用在了该天版面的头条位置。结果,第二天,报纸刚刚印出来,从各家网站上纷纷传来消息,说该新闻系误传,再一查阅,发现各大网站上的相关文章均已不见了踪影!于是乎,一条跟风的假消息就这样被钉在报纸的“耻辱柱”上。
还有一次,笔者收到记者的一幅新闻照片,太阳下,马路上路灯明亮,记者图片说明写道:“大白天的路灯一直亮着,这样的行为太过浪费。”笔者随即向记者落实路灯一直亮着的原因。半小时后,记者从路灯管理部门回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工作人员正在检修该路段的路灯。多了一个心眼,避免了一次错误报道。
消灭错字病句是作为一个编辑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笔者有个感触,编文章时,哪怕再是一字一顿仔细梳理,报纸出版时,也都总有那么些错别字笑嘻嘻地看着你,可谓防不胜防。笔者曾为几对“孪生兄弟”词大伤脑筋:制定措施—制订措施,异地搬迁—易地搬迁,交代—交待,逃窜—逃蹿,度过—渡过,震动—振动,结合部—接合部,边缘—边沿,等等。遇到这些看起来模样差不多、词义却千差万别的词的时候,编辑就要小心了,一定要根据稿件的前后内容结合词义认真遴选,对于拿不准的字一定要督促记者落实或者请教字典和行家。
此外,有歧义的句子也要多加推敲。如“加大投入建设80个贫困村寨”,这个句子的原意是,加大投入来帮助贫困村寨搞建设,但人们可能会发问:“贫困村寨已经够多了,要建也建不贫困的呀,怎么还要建贫困的呢?”又如一个文章的标题“小面烙饼赴灾区”,文章讲述的是昭通彝良发生地震灾害后,北方一位热心人开着面包车,自带烙饼前来灾区参与抢险救灾的故事。但标题中的“小面”两个字本身指代不明,和“烙饼”两个字放在一起后,让人容易理解为“带着小面包和烙饼赴灾区”,或者理解为“北方有种烙饼名叫‘小面烙饼’”。还有个句子是“他走了一个小时”,这也不禁令人发问:“他走路走了一个小时时间,还是他离开了一个小时?”
以上说的是单篇稿件的问题,下面说说整个版面的事。版面稿件的摆放和组合是体现编辑思想的途径,反言之,稿件没有摆放好、稿件组合不恰当,也是会产生消极影响的。比如头条稿件正在说《我市烟草产业蓬勃发展》,版面中却配发《保护环境从源头治理开始》;又如同样一个版面中,一篇稿件是《我市治安明显好转》,另外一篇稿件却是《公安部门一个月内破获刑事案件60件》;等等。(www.xing528.com)
(陈晶,《炼就报纸编辑的一双“火眼”》,原载《中国地市报人》,2013年第6期。)
评析:
有人将报纸编辑形象地比喻为“看门人”,因为报纸编辑必须要具备一双“火眼金睛”,不能让有错漏的新闻流入社会。但是“把关”只是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此之外,编辑还承担着为报纸“美容”的责任,这个“美容”的过程,就是编辑加工的过程。所以,报纸编辑还是稿件的“美容师”。报纸编辑既要对文稿的内容进行润色加工、查漏补缺以求科学、真实、可信,又要对报纸的版面进行精心安排,哪条信息该放在哪个位置,这都是需要报纸编辑去用心设置的。本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报纸编辑的“美容师”角色,从对一张新闻图片所配文字的考证、对错别字的订正、对语句结构的精心打磨等方面,尽显报纸编辑的深厚编辑功力与细致、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作风,这些都是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报纸“美容师”还有一大特长就是可以通过妙手创造恰到好处的美,因此,编辑加工这个给文稿、报纸“美容”的工作也需要有一个度,编辑在修改稿件时一定要把握文章的精髓所在,对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切不可过分修改,偏离作者本意,不能师心自用,越过那个“度”。在编排版面时同样要注意,稿件的摆放、组合是编辑思想的体现,合理、合适地安放稿件,能够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相反,不适当的摆放会带来消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