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文学》发表的《班主任》创下巨大成功

《人民文学》发表的《班主任》创下巨大成功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7年9月,《人民文学》杂志社责任编辑崔道怡收到刘心武寄来的小说《班主任》。然而,《班主任》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引发了不同意见。当时《人民文学》的主编是张光年。在1979年举行的全国首届短篇小说评奖中,《班主任》不仅名列第一,而且票数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一倍。主编张光年的肯定,使《班主任》最终得以发表,并一举成名。小说《班主任》发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整一年前,具有相当大的超前性。

《人民文学》发表的《班主任》创下巨大成功

1977年9月,《人民文学》杂志社责任编辑崔道怡收到刘心武寄来的小说班主任》。当时刘心武还是一名业余作家。崔道怡读了小说之后被感动:“和其他作品都不一样,不是‘套路’和‘套话’,而是从生活中来,有一种十分清新的气象,同时题材很好,有现实意义。我自信发表没有问题,就立刻给刘心武写了一封回信,提出还不尽满意之处,同时告知作者已送复审。”

然而,《班主任》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引发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班主任》作为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的小说,应该发表;有人认为小说似属暴露文学,不宜发表。担任终审的副主编把握不定,于是提请主编裁决。

当时《人民文学》的主编是张光年(即《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他在仔细斟酌之后,发表了如下意见:“这篇小说很有修改基础:题材抓得好,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抓到了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果处理得更尖锐,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以文学促进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

“我的意见:写矛盾尖锐好,不疼不痒不好。不要怕尖锐,但是要准确。这篇其实还不够尖锐,抓住了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但没有通过故事情节尖锐地展开,没有把造成这个矛盾的背景、原因充分地写出来。写现象多,深入开掘不够。议论过多,要加大压缩,要把人物写得更生动些。那些话,你不写,读者也会为你补充。不要使作者为难,在现有基础上改,采取生活本身的东西说话,麻雀解剖得准确、鲜明、生动,读者会产生广泛的联想。”

刘心武根据张光年意见,对作品进行了细致修改。后来这篇修订稿又经编辑部做了两处小改动,最终在1977年11月号《人民文学》以头篇位置推出。(www.xing528.com)

《班主任》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社会反响,编辑部和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多得天天得用麻袋装。在1979年举行的全国首届短篇小说评奖中,《班主任》不仅名列第一,而且票数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一倍。《班主任》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个坐标点,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学的真正转机,同时开启了伤痕文学的先河。

(崔道怡,《〈班主任〉何以引发巨大反响》,原载《光明日报》,2008年10月13日。)

评析:

小说《班主任》的成功,不仅是作者刘心武创作上的成功,也得益于《人民文学》编辑的慧眼识珠。当时刘心武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家。责任编辑崔道怡审读他的稿件之后,敏锐地觉察到,作品题材很好,有现实意义。于是一面请刘心武修改,一面提交杂志社进行复审和终审。主编张光年的肯定,使《班主任》最终得以发表,并一举成名。分析几位编辑的审读意见,可以发现稿件的成功之处在于:1.政治思想性。小说《班主任》从剖析社会现象入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造成的深深伤害,启迪着人们不断地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作者和编者敢于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充分发挥了小说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时间空间性,这是指稿件发表的时机。小说《班主任》发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整一年前,具有相当大的超前性。当时的中国社会仍然残留着“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一些现象,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殷切期待着真正的春天尽早到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小说《班主任》的发表,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也容易在读者中间引起共鸣。3.艺术性。作者从生活出发,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困难障碍,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了个性与共性统一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幅幅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的图景,借此开掘深刻的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