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金缕玉衣
河北满城陵山汉墓,宫殿一样的山洞墓室,为后人留下一万多件珍贵文物,其中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足以令世界叹为观止。这一中国墓葬的传奇,昭示后人的是:“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渴望不朽的化做尘泥,劳动创造始成永恒。
河北满城县西北有座陵山,陵山上埋着王的传说一直在当地民间流传,直到1968年5月,当地驻军的那次爆破,才解开千古之谜……
1968年5月,驻守满城的一支中国工程兵部队奉上级的命令,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当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一个朝东的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爆炸声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崩下来多少石头。一名走在前面的战士,双脚突然失去了支撑,身体随着碎石渣猛然沉了下去。等他完全反应过来时,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他的眼前。
几天以后,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报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现在河北省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报告里说:满城发现了一座古墓。
工程兵帮了考古者一个大忙,考古队火速赶往满城。考古队直接进了山洞,这里的岩壁上没有一根杂草,显然是人工修建而成,专家判断,这是一处古代的墓葬。借助灯光,人们看到这间墓室中到处都是车马器具的痕迹。从马的尸骨和遗存车辆的金属饰件推测,墓室中一共有16匹陪葬马和4辆车。其中一辆是豪华的安车。
在古代中国,只有皇帝、诸侯王和退休的重臣才能享用安车。墓室中出现安车,足以说明墓主人显赫的地位。穿过甬道,对面的一间墓室好像一个大仓库,摆放着数百件器物。从大量的朽木和瓦砾判断,大厅原来建有瓦顶木结构的房屋,现已朽烂倒塌。考古人员从朽木中发现了大量的铜制构件,它们式样不同,可以转动,每个构件上还雕刻着数字。
在清理地面饰物时,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古钱币,从钱币的形制上观察,属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的西汉王朝的“五铢钱”,而在一些铜器上,人们还发现了刻有“中山府”、“中山内府”、“中山宦者”字样的铭文。
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河北保定、满城一带有一个叫做中山的古王国,后来被魏国所灭,但中山的名字却一直保留下来。到西汉末年,古中山国一直被皇帝分封给诸侯王,封国仍取名为中山。从钱币和铭文上看,墓主人应该是西汉中山国的一位诸侯王,这位墓主锁定为中山靖王刘胜,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的儿子。
根据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制,考古专家判断,在中厅的正西面,应该还有一个放棺椁的后室。但穿过中厅向西就是石壁了,人们在石壁上摸索着寻找,突然,有人发现了一扇伪装得与黛青色石壁一模一样的门。
打开石门,里面果然是一个墓室。墓室为石板建筑,上面涂满红漆,显得十分豪华。墓室分主、侧两间,侧室象征浴室,只有4平方米大小,里面放着洗浴用的大铜壶;主室象征卧室,中间放着矮小的案、灯具、熏炉,以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南侧摆放着各种仪仗、兵器和铠甲,似在护卫墓主人。而北侧放置的正是墓主人的棺椁。
棺椁放置在棺床上,棺床为汉白玉。经过两千多年,棺椁完全已经塌陷。人们小心翼翼地拨开腐烂的堆积物,希望能找出墓主人的遗骸。没想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竟然是一件绝世珍宝——金缕玉衣。
古代中国人相信,冰凉润泽的玉石能防止尸体腐烂,于是,常把玉塞进或盖在死者身上,到汉代则发展到用玉片做成玉衣。装殓死者。但在汉代只有皇帝和显要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玉衣,并规定皇帝的玉衣用金缕穿连,叫做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再次一级的用铜缕。
由于玉衣随葬制度到汉朝末年被废除,除古文上的记载,后人从没有见过真正的玉衣。陵山墓葬中出现这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界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中山靖王刘胜只不过是个诸侯王,为什么却能穿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的金缕玉衣呢?(www.xing528.com)
现场人员无法确定答案,最后,他们请了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到陵山挖掘现场来看一下。
郭沫若在仔细研究了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和棺椁里的金缕玉衣后解释:“分等级使用玉衣制度是在西汉中晚期才严格执行的,而刘胜所处的西汉中前期并不严格。再结合陪葬品中清晰的铭文记载,确定墓主人为刘胜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到底刘胜生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史书中记载的刘胜,身为诸侯王,他从不问政事,整日盛宴狂欢,寻欢作乐,妻妾成群,子女竟有120余个。在他的墓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王爷奢侈糜烂的生活。
修凿于陵山中的刘胜墓,总长51.7米,最宽的地方超过37米,最高处有7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墓室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造考究,陈设华丽。从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中,人们不难想象当年王宫里的生活。
陪葬品中还有一套医疗器具。有专门称量药的重量的铜量器,说明当时对药剂量的掌握已经很严格;有医用的工铜盆,专门用来蒸煮药物或用来消毒的;还有一套灌药器用于急救病人时将药灌入鼻中或喉中;还有铜制的外科手术刀,最特别的是金针和银针。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用针刺或火灸身体的某些部位把病制愈,就是所谓的针灸疗法。中国历史上关于针灸的文献著述很多,但却很少发现实物。刘胜墓中的这些针,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医用针,这些金针和古代中国名著《黄帝内经》中记叙的针灸针具,数量和形状都基本相同。
两千多年前,中山靖王刘胜并没在针灸的医疗下保住性命。他得了什么绝症?也许通过尸骨鉴定才能找到答案。然而,人们发现棺椁里的玉衣是扁的,刘胜的尸骨在哪里呢?
考古人员向棺椁的下方继续挖掘,一直挖到原始岩层,也没发现尸骨。郭沫若凭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判断在这座墓的附近应该还有一座墓。那如果不是刘胜的夫人的墓,便是真正埋着刘胜尸骨的墓。
考古队经过仔细勘查,发现在这座墓北面100多米的山崖上,果然还有一处墓穴。挖掘者发现,这座墓更宽阔,布局和前座墓大体相同,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一方铜印,印文为“窦绾”。史籍上记载,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叫窦绾。毫无疑问,这就是刘胜妻子的墓穴。墓室是分开的,人们称这样的墓叫“并穴合葬”,就是指两个墓穴并联。
令考古人员感到意外的是,在窦绾墓中又出土了一件玉衣。从外形上看,这件玉衣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刘胜的玉衣是完全使用金丝缀起的,而窦绾的玉衣玉片较大,没有打孔,它用丝带打十字,中间对缝的地方用丝带粘起来,下面用麻布给托起来。在窦绾玉衣的上下左右,又发现了218块大玉璧。专家们认为这些玉璧是镶嵌在已经腐烂的棺材上的,大概也是用来保护尸身不腐的。
刘胜夫妇的墓葬中,不仅每人一件金缕玉衣,还有数量众多的玉器和各种陪葬品,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汉王朝鼎盛时期。王朝强盛带来的财富,让中山靖王刘胜和夫人窦绾追求生命不朽,他们费尽心机要保护自己在死后遗体永存。
然而,考古人员发现,就像刘胜的玉衣是扁的一样,窦绾的玉衣中也是空空荡荡的,不见遗体。
考古人员开始把刘胜墓中发现的串联玉衣的金线拆开,结果发现了人的牙齿——中山靖王的牙还保留着一部分,牙的珐琅质的壳还在。脊椎骨、肋骨和腿骨基本上还能看得出来,但已经腐烂如泥,无法剥取了。虽然刘胜夫妇想凭借穿着金缕玉衣来获取不死之身,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企图都化为了一把朽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