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整合的意义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这次课程改革针对当时的课程结构问题作了重大调整,强调课程整合,其目的在于改变过于注重学科逻辑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或者体验,实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需要把课程规划、课程建设的权利赋予学校,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等统整起来,开展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整合的根本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使真实性学习得以发生,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完善的人格。
我校进行的智慧课程有更多追求:以活动或者解决真实问题为主的课程整合,围绕学生成长的重大问题,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活动展开课程设计。在解决问题和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智慧课程首先要保证上述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机会得以实现,其次是在问题解决中能够层层深入,在思维的深刻性上和探究的情感上都能有较好的收获。
二、我校实际情况分析
我校在智慧教育的办学主张统领下,始终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共享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将“一笔一画写好字,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点一滴做真人”作为校训,以课堂教学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把读书、写作、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措施,努力创设一个适合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着力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共享智慧人生。
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1人,河南省综合实践专家组成员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名师2人,河南省骨干教师3人,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1人,郑州市名师1人,郑州市骨干教师3人,这为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资源多样。学校周边高档社区较多,社区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更有利于开展多元的教育教学工作,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家长资源丰富。我校面向全区招生,生源充足,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就读。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学生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家长从事各个行业的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乐于为学校、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宝贵资源。我校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通过课程整合,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课程整合,我们将更加鲜明地、坚定地、正确地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之下“做自己的事”,即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总体方向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智慧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三、课程目标
1.智慧课程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诚信友善,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树立包容多元文化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新时期的智慧少年。
2.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社会生存技能,学会生存,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课程的实施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求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发展个性特长。
3.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喜悦。
4.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实践探究,生成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兴趣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
6.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培养“读好书,写好字,做真人”的智慧少年。
四、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在一年级的智慧课程整合中,我们追求如下的理念:
(一)整合是一种思想
我们真正实施课程整合时,我们就会发现课程整合带给学生、教师的思考,感受到整合带给学生整体、系统的把握和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课程整合需要更关注每一位学生
人是课程的核心,我们更多地倡导学生、教师站在课程的正中央。课程整合使教师的教学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割裂的评价”,全面捕捉学生的潜能,真正使学习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三)课程视野下的课堂
我们完全可以基于自己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将一切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而有意义的元素合理地整合到自己的课堂中,在课程整合的推进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五、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我校遵循课程设置的如下几个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原则。在智慧课程整合时,我校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兼顾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原则。智慧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注重在学科渗透、整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原则。智慧课程整合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整合,把握好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发挥创造性,增强适应性。
六、课程整合的误区
误区一:课程整合不是包班
课程整合不是要求老师包班,不是要求教师成为“好的数学教师+好的语文教师+好的英语教师+好的……”,这是对课程整合的一大误解。
误区二:课程整合不是学科的简单叠加
课程整合不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的简单叠加,课程整合后的教师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简单叠加。这是因为,课程整合带来的是课程“质”的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质性”要求。
误区三:课程整合不是找不到目标
在课程整合视野下,一堂找不到课时目标的课,是一堂低结构化的课,是一堂低效的课。当我们用课程的大胸怀超越了学科课时目标的小计较时,我们会发现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一种深度的融合。
七、智慧课程整合的形式
智慧课程整合,意在整合各学科知识,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彰显知识、技能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及其价值。
(一)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
课程整合有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为学科本位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在赫尔巴特看来,一门学科的教学要经常地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样,教地理时就非常容易显示出它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样,教历史时联系文学就会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用熟悉的东西去认知新的东西,如此,课程整合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习更有意义,而且使学习更富有趣味。这一模式强烈影响了教育实践。1932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组成的“中等学校课程检讨委员会”针对社会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提出进行大规模的知识协同教学的必要性,进而强调学科间的整合,一些国家先后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就是这种课程融合模式的发展。
第二种为儿童本位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全世界掀起了儿童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潮。针对传统学科课程将知识割裂开来的弊端,杜威主张学习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经验的连续改造,要求把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作为课程融合的核心。这与赫尔巴特的学科模式完全不同。在儿童本位模式下,不是学科逻辑而是儿童的兴趣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活动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主体,尽管活动课程事先需要规划、设计,但并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着严密计划。
第三种为社会本位模式。该模式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碎片化的学习,主张将学科内容整合起来,成为学习的核心,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内容间彼此的关系,学习会更有意义。同时,该模式还强调学校教育必须通过课程整合来维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在课程整合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有效整合:
1.学科内整合。课程内容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思维发展和课程内容有效进行课程整合。也就是各学科保持独立地位,课程内容进行内部有效整合。(www.xing528.com)
2.跨学科课程整合。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课程中内容相近或相似的结合点,按照不同的组织中心来组合不同学科,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技能或课程标准的要求等均可成为组织中心,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多重视角处理与组织中心有关的信息和观点,以便更全面、客观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3.以项目或主题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跨学科课程整合即学科不再是组织中心,而是被融入单元或主题之中,教师非常重视课程与真实情景的联系,并鼓励学生作为研究者参与学习活动。
其实,智慧课程整合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在整合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生活的整合,文本教材与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的整合,学科的传统内容与学科的新发现、新观点、新问题的整合等。还有表现方法上的整合,即深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思考。
(三)课程整合的三种境界和追求
课程整合首先是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其次是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整合,再次是育人目标的整合。
八、整合后的课程设置
我校围绕办学理念,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师生发展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我校先后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我校一年级将开设“阅读与生活”“数学与科技”“英语与交际”“体育与健康”和“艺术与审美”五个主题(综合)课程,安排如下:
阅读与生活:语文(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书法(地方课程)+心理(地方课程)+阅读
数学与科技:数学(国家课程)+科学(国家课程)+实践活动
英语与交际:英语(地方课程)
体育与健康:体育(国家课程)+安全+健康教育
九、课程整合的管理与实施
为了促进一年级课程整合的稳步实施,我校采用双轮驱动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工作。我校课程委员会予以学术支持,学校教导处提供行政支持,促进课程的深入实施。
(一)成立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单留玉
成员:宋君、肖陶然、李小辉、魏霞、张丽娟、陈琳、穆桂鹤、杨慧君、鲍筱薇、胡翠翠、姚方
(二)课程委员会名单
宋君、王宁、魏霞、江南、杨慧君、孙新玲、闫彦
十、课程整合评价建议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发展和提升。
注重评价的过程,使之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成为促进我校特色课程的生成、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根据我校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的校情、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对学生、教师的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参与的各方要互动。
评价方法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等。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在档案中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及同学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以保证记录的典型、客观、真实。
评价采用等级制,具体分为优秀、良好和合格三个等级。
十一、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我校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课程委员会,制定课程审议制度,使课程的开发、实施过为民主决策的过程。
学校其他课程管理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
(二)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选择学习的课程。
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
(三)持续的校本培训
学校积极鼓励所有教师都力所能及地参与课程开发研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使教师们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开发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积极努力,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的对话,获得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网络等途径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五)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课程管理岗位职责、课程能力培训制度、课程教学管理条例、课程评价制度和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顺利推进。系统研究,认真实施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宝贵资源。学校课程整合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撑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课程整合,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让课堂、学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程整合使师生发展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真正建立起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整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我校努力通过课程整合,让智慧课程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课程整合成为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机会,满足学生不同潜能开发的需要;通过课程整合架设通达智慧人生的桥梁,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金水区实验小学智慧课程实施纲要(一年级上学期)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