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遵循生活化原则,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从幼儿身边的本土教育资源入手,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这个环境中的数学影响具有自发的、偶然的性质。虽然它的信息量很大,但幼儿无意注意,所得的经验有限,需要成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的简单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如:
1.晨检。
孩子在每天的晨检活动中,感知“1”和“许多”、一一对应等关系。
2.晨间桌面活动。
孩子在搭建积木、积塑的活动中,感知形状、重量、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在插花片过程中,幼儿还能引发出许多数学问题。如插“花球”,让幼儿根据各种颜色搭配、建构,孩子必须思考怎样才能让各条花片平稳地搭在一起,要求对称,颜色不同,但各条花片的数量必须相等。又比如“穿珠”,孩子在用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串出自己喜欢的彩链时,自然辨认了形状、颜色,并注意到各种规律及顺序。(www.xing528.com)
3.点名中的学数活动。
在每天的点名中,可以按人点数,自然数列报数,学习分类,比较数的多少等形式,让幼儿变换多种形式进行点名,增加点名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点名活动中学习数的概念。
4.户外活动。
例如,儿童爱玩水和沙,这是有益的活动。不要怕儿童弄脏了衣服而不允许去玩。在儿童玩水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瓶子、杯子之类的小容器,儿童会使用它们在水中倒来倒去地玩,在这当中他们会体验到,一个大的瓶子要好几杯水才能灌满,一个小瓶子装不下一茶杯水,儿童在玩的过程便积累了对水的性质及大小、多少的认识。在沙盒中提供各种类型的碗、纸盒、瓶子、管子、水枪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在玩中学,掌握容量、重量等概念。沙还可以用来建模型,以此了解固体的形状、体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