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丰富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创造丰富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无论是室内的或是室外的环境,按照空间归属,可以划分为班级活动室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两部分。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提供给幼儿创设环境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一般,在活动区内设置的互动墙内容,应与区域的内容相呼应,利于幼儿经验的迁移。在室外设置的互动墙,应考虑安全性、便于清洗、不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等因素。

创造丰富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这里所要表述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无论是室内的或是室外的环境,按照空间归属,可以划分为班级活动室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两部分。班级活动室环境,包括区域场地、集体教学场地及盥洗、睡眠场地等;幼儿园公共环境,包括走廊、过道、各种功能室、户外活动场地(操场、种植园地、沙水池等)。

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划分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说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提供给幼儿创设环境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利用,应是开放的、互动的环境,应是与幼儿园课程自然融合的环境。利用环境作为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立面环境的布置、平面空间的利用等方面加以考虑。

(一)立面环境的利用

1.创设问题墙。

问题墙是展示幼儿在生活、游戏中的发现或问题的墙面,一般由教师划定墙面空间,按照内容划分版块,引导幼儿将自己在游戏或生活中发现的好奇现象、遇到的问题及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以自己的符号记录下来,进行展示。问题墙是最简单有效的环境创设方法,它可以引导幼儿明晰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梳理、提升经验,让幼儿无意识的发现变成有意义的行动。

问题墙面

2.布置互动墙。

所谓的“互动墙”,是指可让幼儿操作、涂鸦的墙面。互动墙可设置于活动室内,也可设置于室外。

一般,在活动区内设置的互动墙内容,应与区域的内容相呼应,利于幼儿经验的迁移。如设置于美工区的互动墙,为幼儿提供可即时涂鸦、创作的表征空间;设置于益智区的互动墙,可提供墙面玩具让幼儿操作;语言区的互动墙,则可以是看图说话,也可以是故事背景,或者是图书推荐等。

语言区的故事背景墙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心幼儿园)

阅读区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幼儿园)

操作区互动墙
(厦门市集美区杏滨中心幼儿园)

科学区互动墙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中心幼儿园)

美工互动墙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幼儿园)

美工互动墙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中心幼儿园)

美工互动墙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中心幼儿园)

美工互动墙
(厦门市同安区云洋学前班)

提供给幼儿涂鸦的墙面,教师不宜做过多的布置,墙面应更多地留给幼儿,保证幼儿的表征空间。如为美观需要,可适当引导幼儿参与做一些简单的装饰。装饰的材料可以是自然物,如树枝、叶片、藤、绳等,也可以是废旧物,如旧报纸条、纸板条等,也可直接用浓水粉彩绘简单的背景,让幼儿在背景上进行装饰。

在室外设置的互动墙,应考虑安全性、便于清洗、不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等因素。

3.设置信息展示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引导幼儿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或实物,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信息栏或展示台便顺理呈现。

利用“材料搜集栏”“资料库”或“展示台”,幼儿可与同伴分享资源和经验,教师也可通过引导幼儿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交通工具图片展示栏

汽车展示台

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室入门的墙面,创设图片展示栏,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图片资料分类布置在墙面上,可随时交流分享。

案例:整理树叶案例:班级的树[2]

教师看到幼儿收集的树叶堆放在班级的墙角,越来越多,便组织一次整理树叶的活动。

教师:大家收集了许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收集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有长条形的,有椭圆形的,有大树叶,有小树叶。

幼儿:有的树叶已经黄了,有的已经干了。

教师:这么多树叶堆在一起,不好用,用什么办法来整理呢?

幼儿:把它们装到筐子里。

教师:全部一起装进去吗?

幼儿:要分类装才好用。

教师:大家想怎么分类呢?

幼儿:把大叶子、中叶子、小叶子分开。

幼儿:还要把干叶子和新鲜的叶子分开。

幼儿:一组分一些吧,要不然太挤了。

……

幼儿分组整理好叶子后,教师请每一组的幼儿数一数每一筐叶子的数量,并进行了记录,幼儿发现,黄色的落叶比绿色落叶多。

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室显眼的角落,布置展示台,引导幼儿展示收集来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物品,当收集的物品达到一定的量时,再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整理(案例:整理树叶),重新布置、整理展台。

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以布置好的资料栏或材料展台为主题进行自主交流、分享。

4.创设立面情景。

对于班级的一些墙面,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引导幼儿参与创设。如下两个案例中的班级结合主题活动“树”的开展而衍生出以“树”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值得农村幼儿园创设环境时借鉴。

1.受伤的树。

在观赏莲花公园的树时,小朋友们萌发了在班级“种”一棵树的设想,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在大(2)班种一棵树。”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在树下唱歌、跳舞。”还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在树下看书。”

说干就干,孩子们有的做树干,有的做树枝……树太大了,他们贴不上墙:“老师,快来帮忙。”可是,树太高了,老师贴不到天花板,凯航小朋友马上说:“我去请小李叔叔帮忙。”于是,他们请来了保安小李叔叔,帮忙把树贴上墙。这时,云飞小朋友发现“这棵树怎么没长叶子,光秃秃的”。他这么一说,引发许多小朋友的讨论。

俊杰:这是一棵受伤的树,所以没长叶子,光秃秃的。

宜桢:这是被台风刮倒的树,树叶全刮没了。

赵鑫:这是被人砍掉、破坏的树。

最后大家给这棵树取了名字叫“受伤的树”。他们还提出:要请啄木鸟医生来给树捉虫,贴出宣传标语告诉人们不能破坏树,要关心这棵树。(www.xing528.com)

老师欣喜地感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

2.开心的树。

有了一棵“受伤的树”,大(2)班的小朋友决定“种”一棵“开心的树”。他们分成四组:树干组、树枝组、树叶组、气根组。他们把旧报纸拿来制作叶子、气根。他们说:这是一棵开心的榕树

弋轩:开心的榕树有小朋友和它做朋友,所以它很开心。

洪泽:它的气根可以当小动物的秋千,所以它开心极了。

嘉歆:它的气根可以当小朋友的围巾,所以它很开心。

郭琪:开心的树下有开心的小朋友。

凯航:开心的树上还有小动物和它做朋友呢。

……

孩子们在此活动中,获得了许多乐趣。他们把这棵开心的榕树当成了大(2)班的小主人啦!

这以后,老师经常看到孩子们拉着“开心的树”的“气根”说着悄悄话呢。

3.神奇的树。

自从班上多了两位新朋友“受伤的树”和“开心的树”后,孩子们的话题又增添了一个新内容:怎么才能帮助“受伤的树”,让它和对面“开心的树”一样天天开心幸福。因此,他们认为要请来一位新朋友——神奇的树。教师问:“可是,这棵树应该怎样神奇呢?”这个成为孩子们的热门话题

俊杰:神奇的树会自己把虫子消灭掉!

贻民:坏人来破坏树,神奇的树就派机器人出来,坏人就不敢来破坏树了。

祥南:神奇的树是不会被台风刮倒的。

逸升:神奇的树上会长出开心果,小朋友如果表现好神奇的树就会送给他开心果。

弋轩:神奇的树上有录像机,把大(2)班小朋友的表现录下来。

郭琪:神奇的树天天都很快乐,不会伤心的。

孩子们认为一棵神奇的树还能长出不同的东西来,于是他们决定把自己认为的神奇的树的样子给画下来。老师建议他们把神奇的树变得真正神奇起来。小朋友们有的画出面包后把它挂在树上,有的画出汽车后也把它挂在树上,说这是丰收的汽车,能在树上开呢。孩子们张开丰富的想象翅膀,在大(2)班这棵神奇的树上翱翔!

上述案例中,班级的三棵树是教师支持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表现,当教师把环境创设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时,班级的空间资源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制作“树”的过程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树木外形的表征能力(对这些大班的幼儿来说,表征事物的外形似乎是很容易的)、利用不同材料的能力、与同伴分工协作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还在于他们的创意、能力得到教师的认可,这将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作为班级一员的主人翁意识。

幼儿的创意加上教师的引导,是形成班级主题环境的关键

案例:棕榈树

在开展“树”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想让幼儿将活动室外的下水管装饰成棕榈树,并借着表征的机会让幼儿对棕榈树的各部分有更深的了解。于是,教师向幼儿提出想法,并问幼儿:有什么办法让水管变成棕榈树呢?

幼儿A:我们可以把这个管子包起来,做成树干,然后再做一些树叶就可以了。

幼儿B:我们去买一种纸,那种纸上面有树干的花纹,我们把它粘上去就可以了。不过这种纸要用很大张,一张肯定不够,要用很多张。

其他幼儿都反对:那要花很多钱的,不行不行!

幼儿C:不然,我们用画的。大家在纸张上画出棕榈树的树干,我们再用糨糊贴上去就可以了。

幼儿们都赞成这个办法。他们拿了纸、笔和塑料椅,到操场上自己选择一个位置坐下,对园内的那棵棕榈树进行写生。大多数幼儿写生时都是在纸张中间画一棵树,只有幼儿A是把一根树干顶天立地地画在纸张上。

幼儿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管道上,洋洋得意地欣赏着。教师请大家看一看:“你们做好的树干跟棕榈树的树干像吗?”幼儿这才发现:“这树干怎么一道咖啡色,一道白色,花花绿绿的?”

显然,他们忘了那段要装饰的管道才是树干的主体,而他们要画的不应是独立的一棵树。幼儿们都陷入冥思苦想中。忽然,幼儿D悟出了道道:“我知道,我们应该把整张纸都涂上树干的颜色。”教师请幼儿们按他说的再试一试。幼儿们立即忙开了,有的人画了一张又一张,还不肯停。大家把走廊的管道都贴满了,远远一看,效果还真不错。

接下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棕榈树的叶子,并在幼儿园门卫的帮助下,把叶子用铁丝吊在屋檐下,难看的下水管变成了一棵棵美丽的棕榈树。

“棕榈树”的案例,虽然是教师的创意,但是在幼儿制作棕榈树树干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发现树干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发展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既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以幼儿为主体创设环境

1.鼓励幼儿参与场地规划。

传统的环境创设观念认为,创设幼儿园环境是园长的事情,布置班级环境是带班教师的事情,这种观点剥夺了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权利。殊不知,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创设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让幼儿参与布置幼儿园、班级的环境,能给予幼儿了解空间结构,思考空间布局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生活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应挖掘环境创设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创设中获得经验,在自己所创设的情景中感悟、学习、分享经验,最终获得发展。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农村幼儿园喜欢请画工或教师把一面面的墙画上卡通图案,以为这样才像幼儿园,这样的环境幼儿才喜欢。实际的情况是,幼儿可能一开始喜欢这些固定的图画,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对这些图画便会熟视无睹了。因此,如果园长不知道一些公共墙面如何装饰,最简单的办法是把这些墙面做成涂鸦墙,让幼儿自由创作;如果园长对园内的某一场地不知道该如何创设时,最好的办法是请教师带着幼儿到这一场地中,询问幼儿“想怎么布置这个环境”“怎样能让这个环境更好玩”,幼儿的创意对园长和教师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启发。

2.给予幼儿自主利用空间的机会。

当环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时,教师给予幼儿参与创设的环境不应仅仅是墙面,而应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创设。

我们都知道,让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在自主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及做事的条理性,也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

在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前,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游戏意愿,支持幼儿为自己的游戏准备玩具材料,提供给幼儿自主游戏的场地条件;在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应以欣赏、鼓励的眼光看待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行为,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布置游戏环境;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引导幼儿自己收拾游戏物品,整理游戏场地。当幼儿对游戏环境有了自主支配权,幼儿的游戏将更精彩。

案例:

幼儿园的公共走廊很宽,幼儿园根据多数幼儿的建议,购买了一些娃娃家的家具,布置成了一个大娃娃家。玩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幼儿经常搬动娃娃家的家具,便询问幼儿原因,幼儿说“这是我们的家,我们想自己布置”。于是,幼儿园在所有的家具上安装了轮子,便于幼儿搬动,教师发现,不同的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要布置自己的娃娃家,娃娃家每一天都在变换布局,不仅家具摆设的位置会变化,连地上铺的地垫都会变化。不同的幼儿在这个娃娃家中玩出了不同的精彩。

3.顺应幼儿的活动需求。

由于幼儿园的环境是园长、教师规划为主,成人的一些设计可能无法真正满足幼儿娱乐、游戏的需要,于是,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不按常规玩”的情况。比如,滑滑梯,幼儿喜欢从滑梯下往上走,或者喜欢倒着滑下来;玩攀登架,会想办法从上往下跳;荡秋千,喜欢站着荡……通常,教师会制止幼儿这些危险的玩法。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幼儿具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即当他们达不到某一动作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调节自己,在不断的调节中达到不同的高度,慢慢地向着自己心理的目标前进。比如,当幼儿想从滑梯下面往上走的时候,无法一次就能成功,因此,他们会一次次地尝试,从冲上一步开始练习,不厌其烦地练习,直至能够从滑梯下冲上顶端。当幼儿想从高处往下跳时,他发现自己无法做到,就会选择从比较矮的地方往下跳,不断提高高度,直到自己能从比较高的地方往下跳。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教师顺应幼儿活动需求的实践基础。因此,在创设场地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活动需求,为幼儿创造“不一样玩法”的条件。如下案例中,小山坡因为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添加了活动材料,幼儿玩得更有趣味。

案例:滑梯旁的绳子

幼儿园内有座比较陡的小山坡,教师发现,幼儿很喜欢在山坡上冲上冲下。于是,教师在山坡上拉了一些打了结的粗细不同的麻绳,并提供了一些轮胎、大矿泉水瓶、木板等,幼儿更喜欢了,经常利用山坡玩攻占山顶的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