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工作者对于爱国老教育家、我国学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和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论的思想都不陌生。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要适应国情,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儿童的生活环境为中心。“大家把‘书’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现在我们就要矫正这一种错误的见解”[17],“从书本上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与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18]。“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19]
在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教学试验时,陈鹤琴先生和张宗鳞先生就将自然界里的动植物、社会上的风俗、纪念活动等作为课程的内容,他们从幼儿生活周围的自然界、社会上选择内容,带幼儿参观、写生、采集标本、制作玩具,编成儿歌、故事,变成游戏……他认为,幼儿园的教材,从书本上来的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自然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他极力倡导,幼儿园的玩具设备要省钱的,要与当地社会情形相近似的,要合于儿童心理、合于教育原理。他认为,“自然界是幼稚园最好的教室,也就是幼稚园的一个大设备”[20],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源泉。(www.xing528.com)
他强调“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这一基本原则下,他又提出了七条原则。即直接经验、均衡发展、自动研究、积极的鼓励、具体的比较、分组学习、集体的竞赛,围绕这四个原则而展开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作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二是参考,三是发表,四是检讨”[21]。
用今天的观点看,陈鹤琴先生倡导并实践的实际上是一种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