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仅靠聪明是不行的,大文学家王安石讲述的方仲永的故事就是一个神童变成普通人的故事。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但长大后却资质平平。相反,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丑小鸭”日后脱胎换骨变成了“白天鹅”的实例,不胜枚举。美国有一位叫做特尔曼的学者从1928年起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天才”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平均智商为130。成年之后,又对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没有什么成就的2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之所以产生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而后者则甚为缺乏。美国成功心理学家希尔博士曾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不良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希尔博士的话准确地概括出习惯对于人生、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命运,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同学们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什么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养成惜时如金的习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1000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学会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时间。
其次,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以外,读书也必然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书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把博览与精读结合起来,做到读与思、读与用结合。总之,每读完一本书之后,总要有点儿收获。
第三,还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www.xing528.com)
观察就是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对事情的方方面面做由浅入深的调查了解。它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摄取外部世界的影像,再经过大脑对影像的分析、综合,才能对事情的特点、原理等有彻底的了解。观察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第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观察和思维是不能分开的,我们应该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乐于思索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因为一切真知灼见都是积极思维的结果。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时,有一次在培养葡萄球菌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好,培养的葡萄球菌受到了污染,小玻璃器皿里有一块地方出现了斑斑点点的青色霉菌,并且在向四周蔓延。细心的弗莱明想把器皿里的霉菌除掉,却发现霉菌周围空间成了一个空着的圆圈,大片葡萄球菌没有了。弗莱明经过积极思索,马上想到可能是霉菌杀死了周围的细菌,阻止了葡萄球菌的生长和繁殖。他反复作了试验,证实了这种霉菌确实能够产生一种具有杀死细菌能力的物质。弗莱明根据霉菌发现时的颜色,把这种有效的物质称为“青霉素”。这一事例证明,成功的发现常常是和积极思索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养成勇于提问的习惯。
提问是思维习惯的另一方面。善于找出疑点、提出问题是深化学习的方法,可使学习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有的同学认为,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是难为情的事,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学问的增长,就是通过“学”和“问”两个途径获得的。其实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