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轨
离轨是指将结束任务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末级转移至其他轨道,以缩短其在原轨道的滞留时间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按照离轨过程中有无动力的情况,可以分为有动力离轨和无动力离轨两类。
有动力离轨是利用运载工具或航天器自身具有的动力离开原来的轨道。对于运载工具而言,完成了将航天器送入轨道的任务以后,通常会剩余一些推进剂,利用剩余的推进剂再次点火,只要能正确控制推力方向,就可以实现离开原有轨道的目的。如果要返回地面,则需要的剩余推进剂可能较多,而进入低轨道或弃置区需要的推进剂较少。“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上面级发射美国“铱”星之后就成功实施了主动离轨操作。
无动力离轨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资源使空间碎片离开轨道而迅速陨落,可供利用的太空环境资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气的阻力,另一个是地磁场产生的曳力[39]。
2.回收
回收是通过利用能往返飞行的航天器将空间碎片捕获并带回地面的一种技术措施。目前,只有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具有往返于近地轨道的能力,但由于航天飞机过高的发射成本及过低的安全性能,迄今为止,国外仅进行过很有限的发射和返回飞行任务,其中一些任务,如“长期暴轨装置”和“哈勃”太空望远镜太阳电池帆板的回收等,目的是进行在轨碰撞试验和航天器维护,并非清除空间碎片。同时,由于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可到达的轨道高度相对有限,一般低于600 km,因此,回收技术目前理论上只适用于清除低轨道上的空间碎片。(www.xing528.com)
3.收集
收集主要是一种利用轨道收集器达到收集和清除微小空间碎片的清理性措施。例如,将表面布满泡沫状小孔且直径长达数千米的球形收集器放置在轨道上,当小型空间碎片与收集器发生接触时,就可能被收集器吸入孔内,或因碰撞减速而降轨。但是一般的收集器不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因此难以规避正常运行的航天器;除此之外,即便收集器装有控制和推进系统,也还需要可靠的识别技术来区分正常运行航天器和空间碎片,防止发生误收集,这都对收集器的技术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成本高昂,因此,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4.烧毁
烧毁是通过大功率的激光设备照射空间碎片,使其粉碎、熔化甚至气化后迅速发生轨道衰减的一种清理性技术措施。烧毁的效果除了受限于激光器的工作模式和功率以外,还受到空间碎片的尺寸、材质,以及碎片所在的轨道高度和倾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清除技术一般只适用于低轨道上的小尺寸空间碎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