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将探讨一些描写爱情的影片,拉美的电影中并不存在一种纯粹的爱情片类型,青春、爱情、浪漫故事在拉美电影中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歇斯底里的灵魂呐喊、生死攸关的艰难取舍。这一章的研究对象是这样一些影片:有关爱情与情爱的,如《弗里达》《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又名《巧克力情人》)《蜘蛛女之吻》;有关爱情与犯罪的,如《深深的腥红》《谜一样的双眼》;关于家庭之爱与人类大爱的影片,如《记得童年那首歌》《伤心的奶水》《解放者》。人的婚恋观念、爱情生活集中反映着彼时彼世人类的心理空间、精神能量与生命质量。在电影中如何让人物看不见的心理空间变得可见,是电影语言的重要课题,通常用到的手法有:梦境与意识流,环境与心境的对照,戏中戏,画外音,音乐;等等。拉美爱情电影的心理空间表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觉性与视觉性;
第二,叙事中,故事常常让位于内在空间的抒写、心理空间的呈现,甚至不惜中断叙事来抒发情感;
第三,心理空间的建构丰富细腻、有层次、有深度、有温度;
第四,心理空间的抒写常常决定着电影语言。
面对爱情,人类就像玩火的孩子:既需要火来照亮黑夜、温暖身体、加热食物,同时又容易忘乎所以、玩火自焚。事实上,爱比火的能量还要强烈惊人,可以起死回生,变荒漠为绿洲;也可以改变历史,毁灭世界。哥伦布带着对黄金的热爱远渡重洋寻找印度,发现了美洲;殖民者们又带着对上帝和国王的爱,占领美洲土地,屠杀原住民,他们是这样对美洲土著说的:“我恳求你将教会当夫人,并奉教皇的名,以国王为这块地的领主,恪遵他的命令。如果你不照做,我保证,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将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和你争战,我将拿走财物,并对你们施以所有可能的邪恶和伤害的事。你们因此而受伤或者是死亡是你们自己的错,并不是我们的错。”这些表面上都是因“爱”之名而进行的。当殖民者的炮火闪电一样响在宁静美丽如史前时代的美洲大陆上,这里已经变成了“失火天堂”。五百多年以来,拉美人没有停止在废墟之上重建天堂的努力,他们明白,无论以何名义,对黄金的渴望、对无辜者的屠杀、无止境的占有绝不是爱,而是欲望、贪婪与恐惧。只有在真爱中,才有真正的天堂。(www.xing528.com)
在这些爱情片中,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一生就如同炼金,以爱之火炼尽灵魂中的杂质,获得灵魂中的纯金。影片《弗里达》的最后一幕,弗里达躺在床上,在她的上铺躺着死神,火焰将她与死神一同燃烧,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无论生前与死后,她都以死神为爱侣,与死神同眠。在《恰似水之于巧克力》的最后一幕,也是死亡与火焰:蒂塔终于可以与佩德罗无所顾忌地在一起了,他们的灵魂的火柴终于因爱而干爽,他们的卧房点燃了无数的蜡烛,如同天堂一般,但是那一晚佩德罗却因为兴奋过度死去,蒂塔吞下火柴,他们相拥着一起死在爱的烈焰中。天堂失火了,在那个发光的洞穴尽头,他们的灵魂一同找到了归途。《深深的腥红》最后,克拉拉和爱人双双倒在旷野里的积水边,她的红裙像火焰一样,当他们相遇相爱,人间已是天堂,但是他们的爱像一架发动机,需要不停地添加燃料——鲜血,才不会停止运转。这一次,他们添加了自己的血,她的红裙像火,他的面容优雅,他们在人间的谢幕十分完美。
图3-1 《弗里达》剧照
在拉美的情爱主题影片中,孤独与别离是永恒的主题。始于完满,终于残破;始于欢笑,终于血泪;始于梦想,终于幻灭。大团圆结局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者它只是一种事物的短暂状态。从银幕奇观、感官惊奇到心灵景观,从活色生香的佳肴、城市的残骸,到内心的丛林、灵魂的大陆,这些电影用一种遗失的语言,表达着一个遗失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