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工业空间宏观结构的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工业企业不断外迁,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成为现阶段工业企业集聚地;劳动力结构随之调整,退休工人群体留守老工业区;工业土地利用发生演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重要替代者。而这种工业空间宏观演替背后的结构表层动力可视为包括城市扩张、经济、政策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是深层的结构动力还是工业空间相关利益者对土地利用剩余价值的追逐。
假若结构力量是决定性的,那么社会文化空间是否也随着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而变化呢?不同群体其结构化力量是否对社会文化空间变化产生影响?这种深层结构作用下叠加于工业空间之上的社会文化空间是否都发生“异化”?围绕在工业空间周围的利益相关者其应该也具有自身的结构化动力,工业空间演替后(及即将发生演替)的社会文化空间究竟如何变化?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整个宏观背景下,选择若干典型案例区进行探究。
因此,结合工业空间演替的宏观背景,在工业空间区位上选择从内至外,由内城二环边上、外城五环外和远郊三个案例区,对应上面提到的工业空间演替情况,选择已经完全完成演替、基本完成演替和准备开始演替的三种不同工业空间演替类型;同时,从社会文化空间角度看,本书将其定义为生计层、制度关系层和价值观层三个层次,在工业空间发生演替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社会文化空间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选择各个案例区研究某个文化层的具体变化情况,避免以单个案例区探讨三个文化层而导致的面面俱到的情况。故本书侧重从三层不同的社会文化空间来进行具体的案例选择,具体如表3-12、图3-22所示。
表3-12 典型案例区选择
(www.xing528.com)
图3-22 三大案例区区位示意图
【注释】
[1]2010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本书仍采用此次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前的行政区划分。
[2]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正式下发,中关村空间布局调整为“一区十六园”,原来德胜园纳入西城园。
[3]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又提出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