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作用及路径优化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作用及路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魁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首先要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艺,特别是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作用及路径优化探讨

1.意义研究

生产性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传承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文化优势与地缘优势于一身,重视其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弘扬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至关重要,有利于技艺传承和项目保护。[23]生产性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一种重要选择,它能设法阻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有效承载中华文化渊源,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24]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得到有机结合,在经济开发中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使之拥有赖以生存的土壤,以确保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25]

2.作用研究

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是生产性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能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把宝贵遗产从濒危绝境中抢救回来;能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应能力,重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达到自我更新;能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能力,有助于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现代产业经济资源,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和积极性,开发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好的效益。[26]针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食品和部分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而言,生产性保护是一种有效的分类保护方式。它旨在促进非遗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融合,保证传统的本真性与完整性的同时不断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创新与发展。[27]《指导意见》指出,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加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力,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作用不言而喻。(www.xing528.com)

3.路径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路径的认识关系到生产性保护能否科学开展的问题。刘魁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首先要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艺,特别是手工技艺。第二,要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实践采用的材质。第三,要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统符号体系、采用的传统元素,这是对非遗项目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的保护。[28]海霞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一是坚持传统技艺生产,同时改良某些技术环节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从非遗项目中抽取核心文化内涵或某些元素如图案纹样等,然后以现代工艺、设计和材质对其进行全新演绎并形成新产品。三是对于那些以紫砂、象牙、珍稀玉料和木材等稀有或濒危材料为原材料的非遗项目,应对其传统技艺进行移植与保全。非遗传承应以提升现代生活品质为目的。[29]陈勤建认为,对于我国纷繁庞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应逐步采取定位分层、核心传承、创意重构、市场培育的分析方法与实践过程,才能更加靶向和有效地解决非遗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定位分层是前提,核心传承是重要原则,创意重构是有效路径,市场培育是应有之义,应该尽量将中国文化基因同现代文化事业和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熔古铸今,以新扬旧,打造出融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烙印与现代产业尖端技术于一体的创意产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文化产业道路。[30]曾芸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路径,即原生态文化产品应依据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自我逻辑来进行,原生态文化产品应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来实现创意开发,并形成农业文化遗存、工业化制作流程、现代商业运营相结合的创新型产业链[31]有学者则明确提出:文化创意是生产性保护的关键路径。[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