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方法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2010年底,文化部发出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2011年1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正式确定了生产性保护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对近1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代代相传的文化形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并根据分类保护的原则,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保护、生产性保护”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产性保护”概念的最早提出始于2006年。当年,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2008年6月15日,在青海举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首次把“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唐卡艺术发展”作为论坛的主题之一。2009年9月11日至13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吴中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暨“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苏州论坛”在苏州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上肯定了非物资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2010年底,文化部发出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2011年1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2月2日,文化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方针和原则、工作步骤、工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正式确定了生产性保护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对近1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总结。(www.xing528.com)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生产性保护”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