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林纾研究的定论及质疑解析

关于林纾研究的定论及质疑解析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纾研究一直都是晚清小说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因其译著甚丰,相关研究也可谓极其丰富。如此大规模的、长时期的林纾冤案,是研究史上罕见的案例。自2005年《清末小说》第28号发表有关林纾研究的论文以来,樽本经过多方探索,最终完成了专著《林纾冤案集录》。被著者称为“林纾对研究界安置的一颗‘炸弹’”的这本著作《林纾冤案集录》,[19]其实也是对中国学术界提出的“炸弹”性挑战。

关于林纾研究的定论及质疑解析

林纾研究一直都是晚清小说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因其译著甚丰,相关研究也可谓极其丰富。包括未刊行的单行本作品在内,林纾翻译了200余种小说,作品涉及英、美、法、俄、希腊、德、日本、挪威、西班牙等国,仅此而言就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材料库了。然而,当我们将视线集中于林译小说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共同的研究观点:林纾不懂外语,所以出现了很多误译、漏译及改写的地方,他甚至连小说与戏曲的题材都分不清。

不仅如此,对林纾本人的评价也常常会落到“晚清时期的介绍外国文学的先进者”“民国时期的反对文学革命的遗老”这样的印象上。而这个印象从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杂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这之中有两个重要人物的评价——郑振铎说:“他的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已完全动摇了”;[15]鲁迅骂其为“法西斯(Fascist)”。[16]

郑振铎这篇重要的论文是《林琴南先生》,他说:“还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为他的口译者所误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却把许多的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添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简直变成与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彻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原文的美与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这简直是步武却尔斯、兰在做莎氏乐府本事又何必写上了《原著者莎士比亚》及《原著者易卜生》呢?林先生大约是不大明白小说与戏曲的分别的——中国的旧文人本都不会分别小说与戏曲,如小说考证一书,名为小说,却包罗了无数的传奇在内——但是口译者何以不告诉他呢?”[17](www.xing528.com)

可是,这个定论在2007年受到了日本学者的质疑,樽本照雄在《清末小说》第30号(2007年12月1日)上发表了文章:“持续骂了80年。几乎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批判林纾。批判林纾将戏曲翻译成小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林纾被斥骂为不能区分戏曲与小说的愚蠢。即便连称赞林纾对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研究者,也毫无例外地认为林纾将戏曲翻译成了小说。可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林纾随意变戏曲为小说的事实,根本不存在。”[18]

这个发现超出了樽本的想象。如此大规模的、长时期的林纾冤案,是研究史上罕见的案例。自2005年《清末小说》第28号发表有关林纾研究的论文以来,樽本经过多方探索,最终完成了专著《林纾冤案集录》。被著者称为“林纾对研究界安置的一颗‘炸弹’”的这本著作《林纾冤案集录》,[19]其实也是对中国学术界提出的“炸弹”性挑战。著者首先从五四时期的林纾批判谈起,在《谩骂林纾的快乐》一章中澄清了这样的事实:林纾最初无视《新青年》集团即文学革命派对他的攻击。可是,他不能割舍对教育的期待与热爱。他通过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的方式,述说了必须拥护古文、固守旧思想的信念,此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而这就被陈独秀等人的《新青年》集团抓住,文学革命派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敌人。通过钱玄同刘半农(《新青年》上的双簧)、陈独秀等人对林纾的批判,制作出一个以武力对文学革命派进行恫吓的旧文人代表的林纾形象。正是因为刘半农批判了林译莎士比亚小说,所以给当时的社会造成林纾是一个胡乱翻译的人的印象。这是开端。由此,所谓林纾将莎士比亚戏曲改成了小说、林译易卜生、斯宾塞塞万提斯等等“冤案”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针对这些“冤案”,樽本花费了巨大精力,细细追查底本,将其一一澄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