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俗化的成因几乎是每个涉及低俗化问题研究都首先要论及的问题,低俗的成因有共通之处,也有特殊之处。这里我们不再介绍一些众所周知的观点,而是选择介绍一些比较新鲜独特的观点。
关于低俗文化的盛行,一般研究者认为它与商业化的传媒的逐利本性所决定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与“电子科技习惯”(比如网络和便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当代人们生活状态相关(特别是智能手机,原子化,孤立化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有数据显示,现实中有6%—8%比例的网民患有“色情视频依赖症状”。法国反色情网站(Stopporn)创办人弗洛赫(Florent)称:“人们常说拥有个人空间的乐趣,我则宁愿称其为拥有孤僻的人际习惯。自我隔离并不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一种行为。一开始仅是一种自我主义倾向的体现,表现为‘我愿意’、‘我想这样做’,而随后便会逐渐演变为一种‘心理监狱’。这种‘心理监狱’般的自我隔离表现为现阶段与其他社会人员(同事、伴侣、朋友等)的交流空缺及愿意消费图像资料并自慰以感到一次性快感乐趣的一种需求。”(http://stopporn.fr/反色情网)这提醒我们,现代城市的人与人关系的简化和隔离这样的现实,往往是低俗文化得以滋生壮大的土壤环境。
从当前中国电视节目的性质和运作模式,陈建群在《电视低俗化的根本原因》中认为,电视低俗化的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浅、俗、低俗。它们的成因分别是电视的非售卖性、商业电视运作模式和多频道竞争环境。非售卖性造就了电视节目碎片化的内部结构,限制了电视内容的深化和升华。他认为,低价缘于多频道电视频道的竞争。作者认为,大多数观众采取“即时浏览”的方式选择节目。实证研究表明,频道数量在30—50个时,41.9%的观众浏览时花在一个频道上的时间为3—5秒,25.2%的观众花在一个频道上的时间为2秒。要在三五秒内吸引观众,内涵丰富、情节曲折、主题深刻是没有用处的,而以性、暴力等内容刺激人的本能,则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因此,“观众接收的频道越多,电视低俗化越严重,几乎已经成为电视业的一条定律”。[11](www.xing528.com)
在一个价值相对主义盛行,性观念相对开放和混乱的时代里,直指低俗化的危害的文章其实不并多见。低俗文化会破坏成人社会绝大部分人所信守的公序良俗,特别会对成长期中的青少年以错误的价值引导,甚至导致犯罪。其实这也是反低俗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且举几例,李冬晓在《论抵制传媒的低俗化》总结了传媒低俗化对社会的三个负面影响。(1)削弱媒体责任感和公信力。(2)污染社会风气,造成了社会文化精神的缺失。(3)混淆了是非界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12]孙嘉咛,梅红在《网络文学色情化的表现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中称,网络文学的色情化主要体现在色情描写尺度大,传播错误性爱观和耽美风盛行三个方面。网络文学色情化不但会过早刺激青少年性欲望,还会淡化青少年性道德感和性责任感,耽美文学的盛行更是容易导致青少年同性恋倾向。[13]徐智顺在《论网络新闻低俗化的负面影响》中称这种负面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扭曲价值取向。(2)利用炒作吸引眼球、寻求关注。(3)贬低文艺、降低受众对文化作品的审美。[14]
总的来说,就低俗的成因和后果这方面的研究文章陈陈相因的论说较多,让人眼睛一亮的观点少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