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县剧团艰难生存

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县剧团艰难生存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当时剧团分别成立了歌舞队、戏剧团、剧场、录像部等部门,这些部门分别与剧团签订经济合同。不过,在随后的市场化改革中,在全国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县剧团也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整个剧团一路开始走向并徘徊在低谷期。县剧团向主管部门提出撤除重建方案,并得到县政府批准。目前,办公楼的四、五层仍作为欠付的工程款被抵押给了建筑商。

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县剧团艰难生存

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各地剧团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背景下,宜城县剧团也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据说,当时剧团分别成立了歌舞队、戏剧团、剧场、录像部等部门,这些部门分别与剧团签订经济合同。在分配上,借鉴工业企业改革分配制度的经验,实行奖惩结合,在内部取消基本工资和资金补贴,把经济效益、工作成就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行浮动工资,按月兑现,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剧团的改革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戏剧队组织了多种传统剧目,深入基层演出;歌舞队还曾到湖南、广西等五省、区的12市27县进行流动演出。

80年代中期,国家提倡各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以文补文”“多业助文” 活动,剧团也开办了餐馆旅社,以拓宽业务和经济收入。在承包经营体制下,实行着“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体制。不过,在随后的市场化改革中,在全国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县剧团也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整个剧团一路开始走向并徘徊在低谷期。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县剧团的演出剧场因年代失修,一度成为危房,不得不拆除重建。县剧团向主管部门提出撤除重建方案,并得到县政府批准。由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又因为财政紧张,无法给予相应财政支持,整个重建所需资金都必须由剧团自己想办法筹集。

于是,剧团只好许诺用建好的部分房屋进行抵押,与当地一家开发商建筑公司合作进行联合开发重建。在重建过程中,为解决剧场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剧团还向地方政府通过其他渠道争取了一些资金,又设法向地方政府借用周转金150多万元。(www.xing528.com)

然而,从1992年拆除剧场到新剧场的建成,前后却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在剧团重建剧场的这段时期,由于剧场拆除之后,全团演员失去了排练和演出场所,以至于在整个90年代,整个剧团基本上处于一盘散沙,甚至瘫痪状态,可以说是剧团发展历史最低点。在这期间,除了领取些许财政差额拨款外,所有剧团成员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社会上自谋生路,维持生计。期间,除了不得不完成政府交代的演出任务外,剧团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演出活动。

这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剧团业务基本上就停止了。剧场盖了八年,原来旧剧场拆除后,剧团因为没有场地,剧目的生产、演员的练功等基本上都处于停止状态。一直到1997年整个新剧场的框架起来了之后,才算是有了个场地。不过当时都还是水泥地,灰尘也很大。由于那年正好香港回归,市里要求搞节目庆祝,所以才把演员集中起来排演节目,平时剧团几乎就是散的,各自搞各自的事,自谋生路,只能说是有一个单位在那挂着。

1999年10月,整个剧场全部竣工,在原剧场基础上建成了新的五层办公楼和一座新世纪娱乐城,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包括七层主楼和一个副楼(副楼作为剧场)。剧团将主楼的六层门面出租给一个商家开发成经营性酒店,经营餐饮和住宿业务,通过房屋出租进行创收,每年能够从中获得十几万元的经营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补贴一向经费吃紧的剧团。但对于因建设剧场而背负410多万元债务的剧团来说,每年十几万元的租金收益实在是杯水车薪。虽然在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借给剧团的150万元周转金不再要求剧团偿还,但剧团仍背负260多万元债务。目前,办公楼的四、五层仍作为欠付的工程款被抵押给了建筑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