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襄阳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阳花鼓戏在被列入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后,成了拿奖的工具,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公式化、概念化的戏曲作品,这种创作倾向直接导致戏曲愈发脱离群众而陷入困境。襄阳花鼓戏在近代曾经雄赳赳地从农村出来占领城市,而在当代却逐渐被城市观众“抛弃”。但是笔者在农村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目前襄阳花鼓戏的戏曲剧目和演出也满足不了新一代农民看戏的需要。如果襄阳花鼓戏再被农村观众抛弃,便真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了。

襄阳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1.“戏曲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76年,中国从“八个样板戏”中走出来,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和文化事业的多元发展,使人们有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娱乐消遣的活动中去。然而,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长期以来被中国视为娱乐消遣主要文化形式的传统戏曲,在风光数年后,从艺坛盟主的地位上逐步跌落。20世纪80年代初期,襄阳花鼓戏黄梅戏豫剧等一些地方小戏因较少受传统程式化的束缚,内容上具有较强烈的时代精神语言通俗易懂,借鉴较多新的表现方法和手段,迎合了一些青年一代的审美趣味,但在90年代以后,由于缺乏好的剧本和演出阵容,也逐渐不景气起来。襄阳花鼓戏在被列入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后,成了拿奖的工具,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公式化、概念化的戏曲作品,这种创作倾向直接导致戏曲愈发脱离群众而陷入困境。

2.演员的萎缩与观众的流失

新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拉大了地方戏曲与当代观众的心理距离,经费紧张使大多数地方剧团面临着多演多赔、不演不赔的窘境。戏曲观众的减少、市场的不景气、经济收入的微薄使许多戏曲从业人员离开舞台。襄阳花鼓戏在近代曾经雄赳赳地从农村出来占领城市,而在当代却逐渐被城市观众“抛弃”。但是笔者在农村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目前襄阳花鼓戏的戏曲剧目和演出也满足不了新一代农民看戏的需要。那些获奖的“高档戏”农民不太爱看,而民间自己编剧的荒诞戏农民也不喜欢,农民喜闻乐见的新戏又奇缺,于是看来看去还是诸如《刘海砍樵》《补锅》等老剧目。如果襄阳花鼓戏再被农村观众抛弃,便真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了。(www.xing528.com)

3.当代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高,审美趣味走向多元化,电影电视、CD、VCD、DVD、卡拉OK等文化娱乐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欣赏各类艺术需要走进剧场。当代,电视走进了亿万人民家庭,人们安坐家中便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文艺节目;手机基本是人手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手机上网,荧幕艺术几乎淹没了舞台艺术,自然也就使得剧场“门前冷落车马稀” 了。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中国戏剧》编辑部80年代中期的统计,我国现存374个剧种,其中1949年前已经存在的316个,1949年后发展起来的新剧种58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新的剧种涌现出来。虽然有少数地方戏曲发展得要好一些,但地方戏从整体上看已经陷入了一种不景气的局面,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地方戏的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